首页/文章/ 详情

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的相关进展

3月前浏览4097

大家似乎不喜欢长篇大论,那我就给总结一下

《Hydrogen produ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recent advances》是一篇发表于《RSC Advances》的综述,详细介绍了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的相关进展,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一、引言- 氢的优势:

氢是未来经济中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占宇宙中所有原子的90%以上)、能量含量高(是已知燃料中最高的)、可持续、无毒且环保(燃烧产物仅为水)。

- 氢的应用:可应用于交通运输、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涡轮机或内燃机等领域,目前处于研发早期阶段。

- 氢的生产来源:包括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和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

- 氢的储存挑战:氢密度极低,储存困难,需要高压、低温或化学反应等极端条件,且储存成本高昂。

二、氢经济概述- 定义与发展:

氢经济是以氢为主要能源载体的理论概念,由John Bockris于1970年提出,目前正处于转折点。

- 发展阶段:包括氢的生产、运输和储存三个阶段,政府致力于降低成本,但该经济的发展需具备经济和能源可行性,且需要全新的分布系统。

- 优势与意义:氢作为清洁能源,具有能量存储能力强、可持续、减少污染等优势,有助于解决全球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可用性和生产:氢在宇宙中常见,但在地球大气中含量极少(约500ppm),主要存在于水和碳氢化合物中。目前氢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特别是天然气,也可来自电力(如可再生能源或电网)。未来,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有望更直接地用于生产氢,结合各种绿色途径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1年,全球主要能源供应和发电情况以及能源需求趋势表明,化石燃料难以满足未来能源需求,且会带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良好。清洁氢备受关注,目前有四种生产技术,包括PEM、AWE、SOEC和AEM,未来需要更经济可行的低或零碳排放的制氢技术。此外,天然地下氢具有潜力,但含量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分布、来源和存在方式。

三、氢储存- 储存形式和研究现状:

氢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式储存,目前关于氢储存的研究众多,因其对发展氢能至关重要,有助于满足能源需求和应对气候变化。

- 储存方法: 

   - 气态氢储存:使用高压容器储存氢气,适用于大规模和长距离情况。全球工业设定的气缸最新目标为70MPa、质量110kg,气态氢可存储在四种类型的压力容器中,根据最终应用选择,工业应用常用Type I罐,Type II主要用于固定式应用,Type III和Type IV用于便携式应用,但价格昂贵。此外,还有地下氢储存的研究,适用于大规模气态氢储存。该方法的优点包括氢气速度快、技术相对成熟、常温运行和成本低,但氢气容易逃逸,且需考虑压力气缸的安全问题。

   - 液态氢储存:将氢气压缩、冷却至21K( - 252.15°C)并储存在特殊绝热真空容器中,如21.2K( - 251.95°C)和环境压力下的低温储罐。其优点是体积密度高(70.8kg / m³),但面临能量高效液化和低温储罐热绝缘以减少氢蒸发的挑战,同时存在高能耗、高成本、泄漏风险以及仅适用于氢成本不是重要因素且消耗较快的情况。

   - 固态氢储存: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过程储存氢,具有高储存容量、安全运输和良好经济性等优点,但需要更多的研究。- 物理吸附过程:氢分子通过范德华相互作用吸附在固体表面,如碳基材料(金属 - 有机框架、纤维、富勒烯、活性炭、沸石和聚合物)。该过程在低温(273K( - 0.15°C))下明显,受分子极化性和吸附剂表面积影响,具有可逆性。通过气体吸附等温线等技术研究,发现常温下氢储存容量低,且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相关。

- 化学吸附过程:涉及被吸附分子与吸附剂表面之间化学键的形成,需要更大的活化能。例如,氢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形成新的氢化物相(如MgH₂)。化学吸附过程依赖于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位点,一些新型固体材料(如金属氢化物、轻金属基氢化物和复杂氢化物)因其安全有效的氢化学吸附特性和高氢密度而备受关注。   

- 金属氢化物:由氢与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和合金反应形成,可在金属晶格的间隙位置储存原子氢,比压缩气体或液态氢储存更安全。但在常温下物理氢储存材料氢储存容量低,动力学缓慢,发展高氢储存容量和低约束的氢储存材料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挑战。理想的氢储存材料应具有适度的解离压力和温度、高氢容量、可逆性、低形成热、安全性、可循环性、快速动力学、高稳定性和低能量损失等特性。轻金属(如Li、Be、Na、Mg、B和Al)因其低重量和高氢原子密度而备受关注,不同金属氢化物材料的氢储存和压缩系统性能有所不同,但其应用受到一些限制,如能量密度、重量、成本、安全性、氢气纯度、热管理和效率等问题,目前正在开发不同的性能增强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 轻金属基氢化物:包括金属氢化物和复杂氢化物,具有高重量和体积密度,是车载应用的最有前途的候选材料之一,但存在热力学稳定性高、动力学性能差、氢脱附温度高和可逆性差等问题。通过掺杂和纳米化等技术可提高其再生过程和动力学性能,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满足车载应用的要求(包括动力学、热力学和容量性能)。   

化学氢化物(复杂氢化物):由轻金属(如Li、Mg、B和Al)形成,与金属氢化物的主要区别是金属在吸氢时转化为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复杂氢化物(如硼烷的四氢硼酸盐和铝烷的四氢铝酸盐)的氢密度过高,但常存在热力学、动力学性能差和可逆性受限等问题。研究发现钛催化的NaAlH₄具有可逆性,拓宽了对复杂氢化物的研究,包括基于氮的化合物(如LiNH₂)和金属硼氢化物(如LiBH₄)。理解复杂氢化物的稳定性需要深入了解热力学,包括温度(T)、压力(P)和吉布斯自由能(G)等参数的关系。

四、多层薄膜的最新进展- 薄膜的应用和重要性:

薄膜在许多现代技术中至关重要,如包装、航空航天和有机电子等领域。不同的沉积技术可用于生产薄膜,以改善固体表面性能,实现特定的机械、电气或光学行为。薄膜工程已从科学新奇发展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欧元的全球产业,不断有新的生产技术和前沿方法推出,以创造新型薄膜和独特的纳米结构薄膜。

- 多层薄膜与氢储存:与传统的物理吸附不同,氢可以被保持在多层材料的层间区域。理论研究表明,多层石墨烯的层间间距会影响氢吸附焓,间距小的石墨烯氢吸附焓更大。二维材料的层间空间具有量子筛分效应,有助于实现纳米泵效应。例如,在300K和4MPa的温和压力下,多层和介孔石墨烯可可逆储存4.65%(重量百分比)的氢;在77K和100bar H₂下,石墨烯气泡的氢储存容量可达13.7%(重量百分比);在298K和60bar下,层间距为0.68nm的Ti₂CTₓ的储存容量为8.8%(重量百分比)。此外,许多其他多层材料(如蒙脱石、MoS₂、BN等)也可能具有类似的氢储存能力,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合适的层间距离和表面官能团。多个研究小组致力于合成适合氢储存的多层系统,例如Ouyang等人研究了MgNi / Pd多层薄膜的氢储存性能,发现Pd层可作为催化剂提高氢储存性能;Tarnawski等人研究了Ti - TiO₂多层膜的氢储存和光催化性能;Jung等人研究了Ti中间层对Mg / Pd多层薄膜微观结构和氢储存容量的影响;Mooij等人研究了Mg / Fe多层薄膜的微观结构对氢化的影响;Jung等人还利用Pd的催化作用提高了Pd / Ti / Mg / Ti薄膜的氢储存性能。此外,固态氢储存材料的发展是近年来氢储存技术的重要进展。

五、结论

氢是一种清洁、可持续且经济可行的未来能源载体,但氢的储存仍是其融入全球经济的主要障碍。金属氢化物固态储存系统是目前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燃烧化学燃料电池光学航空航天核能电力电子理论材料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4
最近编辑:3月前
气瓶设计的小攻城狮
硕士 从事IV储氢气瓶行业。
获赞 20粉丝 41文章 174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