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晚,比亚迪在西安发布了新一代DMi插混车型秦L和海豹06,宣告插电混动车型正式进入百公里油耗[2]时代。
话说乍看秦L的前脸其实有点像大众的凌度,看来比亚迪的设计师也想致敬一下老大哥(捂嘴笑)。
比亚迪在20年前选择了以电为主的技术路线,独辟蹊径推出了第一代DM车型F3DM,虽然当时无人问津,但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经过多年的研发奋斗,在刀片电池的加持上比亚迪推出了第四代DM技术,通过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实现了发动机43.04%的热效率,97.5%的电机效率。
在此基础上,第五代DM技术再次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将百公里油耗降低至3L以下,满油满电的情况下可以将续航里程提高到2100公里。
那么比亚迪的DM技术到底强在哪里?这样的插混技术究竟在整车性能表现如何?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MDPI文章了解一下。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好,续驶里程比目前的纯电动汽车更长,被普遍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驱动阻力、部件性能和能量管理策略是决定固定动力总成结构车辆动力性能和能耗的主要子系统。比亚迪的混合动力系统DMi (Dual Model intelligent)采用串并联结构,具有三种驱动模式和再生制动模式,其结构下图所示。
为了进一步分解各系统或组件的贡献,我们将各系统的阻力指数与Qin Pro进行比较,并提供改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下表所示,滚动阻力、卡钳阻力和动力系统效率的提高是降低能耗的主要因素。
EHS在不同工况下支持11种驱动模式,在下文中我们将努力解释四种主要模式。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秦Plus在CD(耗电)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电动总成(电动模式和再生制动模式)驱动。
下图显示了每个组件的EV模式能量流。在基本的EMR拓扑中,红线表示组件之间的电气/机械连接,箭头表示能量方向。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绿色的流显示了这两种模式中包含的操作组件是变速器,电机,DCDC,低压附件和电池。在电动汽车模式下,电池为驱动和低压配件提供能量;而在再生制动模式下,从车轮端回收的能量流向低压附件和电池。公式(1)和式(2)解释了这一过程,其中P表示各部件的电功率,P表示机械功率,η表示效率,η mot表示电机的效率,η t_ev表示电动模式下的传动效率。在这个表达式中,我们用正负功率值来表示能量的流入和流出。例如,当电池充电时,功率为负,当电池放电时,功率为正。
由于秦Pro采用串并联混合动力结构,并联模式驱动只有一个传动比,因此该模式在速度高于60 km/h时运行。这与秦Pro非常不同。上一代动力总成配备了DCT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双离合变速器)变速箱,可以在任何状态下完成发动机到轮端的直接驱动。下图所示,在并行驱动模式下,1.5 L高效引擎扮演主角,和电机驱动器同时当车辆满足大功率的需求轮结束(路径1)。相反,引擎可以通过汽车充电电池,如果发动机功率高于生态地区的电力需求(路径2)轮结束。公式(3)和(4)描述组件之间的能量流和分裂。
在上图b所示的串联模式中,发动机起到了增程器的作用。电机是唯一与车轮端相连的部件。与并联模式类似,串联模式有两条路径:电池以低功率需求充电,同时以高功率需求放电。公式(5)和式(6)说明了能量流,并表明如果两种混合动力模式的车轮末端需求都符合生态区域的功率输出,则电池可能无法工作。
DMi车型EHS采用经典串并联混合动力结构;因此,组件的选择和匹配应该遵循相关的逻辑。首先,驱动电机需要满足足够的功率输出,以保证电动模式和串联模式驱动在低SOC状态下的性能。其次,发动机输出功率可以覆盖或几乎覆盖不同电池输出的电机的其余部分,以保证动力性能的一致性。最后,发动机和发电机的外部特性要相互满足。EHS分为A/A+类车辆和B/B+类车辆两种基本配置。Qin Plus配备了更注重能耗的配置;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动力性能及其在不同车辆状态下的一致性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外,如何平衡恶劣行驶条件下的电量维持能力和常规行驶条件下的节油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我们建立了由比亚迪路测评估团队收集的数据集,包括三个标准测试周期(NEDC、WLTC和CLTC)和另外15个定制周期,这些定制周期涵盖了高速超车、登山和城市拥堵等不同条件下的道路谱。在仿真模型中引入数据集,全面提取动态电力需求。使用该数据集、组件和系统匹配度对性能进行评估后,参数列表如下。
下表说明了不同材料电池的特性。与上一代DM车型采用的NCM/NCA电池方案相比,DMi车型搭载的刀片电池在循环寿命、安全性、成本、环保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然而,通常,低能量密度是一个关键的缺点,使汽车制造商发现很难选择LFP电池解决方案。刀片电池采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同时提高了能量密度。因此,DMi汽车通过整合刀片电池包、减阻方案和轻量化方案,使解决方案变得可行。
为了保证动力总成的高效工作,本节对动力总成的模式选择和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由于1.5 L发动机的有效面积大,该策略可以灵活实施,从而放松发动机转速的限制,获得更好的NVH性能,增强串联模式下的充电能力。如下图所示,引擎在A点工作效率最高;但是,如果发动机转速有限,我们可以将其移到输出功率相同的B点。
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即寻求系统效率、发动机发电能力和发动机转速性能三者之间达到平衡的最优解。平衡点应位于发动机效率图的生态区域。因此,仿真模型中实现的策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其他规则:
1. 剩余电量是进入电动汽车模式的先决条件。
2. 不同荷电状态下的功率需求是发动机启动的前提。
3. 速度是进入并行模式的先决条件。
4. 考虑NVH要求后,发动机转速受到加速踏板深度和速度的限制。
5. 发动机扭矩位于“生态区”,由加速踏板深度和SOC的当前状态决定。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DMi模式选择的基本策略逻辑;下图反映了两个维度:电力需求和速度。与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类似,驱动电机可以在串联模式下发挥其最大功率;因此,当功率需求超过阈值时,EHS应进入串联模式,SOC是调节阈值以保证充电持续能力的约束。
为了更好地说明EHS在Qin Plus上是如何工作的,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清晰和简单的循环NEDC进行进一步分析。下图显示了在充电维持过程中处于“平衡”循环的发动机和电池的状态。
下图为秦加油耗性能系统分解图。除发动机热损失外,气动阻力、滚动阻力和动力系统效率是最大的能耗因素。如阻力分解部分所述,动力系统的滚动阻力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优化。阻力和能耗的潜在优化在于气动阻力的减小。我们对热效率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判断1.5 L发动机的高效区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通过对秦Plus的多系统耦合分析,介绍了DMi车辆的性能。秦加通过对行驶阻力的优化、动力总成及其零部件的选择与匹配、能源管理策略的实现,实现了优异的能耗。仿真结果表明,Qin Plus的阻力优化保证了其在EV模式下的低能耗。此外,EHS充分利用了1.5 L发动机的高效率和能量管理策略,获得了优异的燃油消耗性能。
大家觉得9.98万的第五代DM技术值得买单吗?欢迎在投票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