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企示录:禾赛科技

4月前浏览7662


近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 Yole Group 旗下 Yole Intelligence 发布了《2024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报告》指出,禾赛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摘得四项全球第一: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 ADAS 市占率和搭载量双项第一、全球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也成为了此领域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多项全球第一”殊荣的中国企业,强调了禾赛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及持续领跑态势。

过去的一年里,禾赛实现了年度营收三连跳,展现出跨越式的强劲增长,截至 2023 年底累计交付量突破 30 万台。此外,禾赛 ADAS 前装量产业务保持高速增长,与小米、长城、零跑、哪吒、上汽等国内领先车企官宣了新的量产定点合作,成为了越来越多海内外头部车企首选的合作伙伴。再到基于第四代自研芯片技术平台新产品 AT512、ATX 的发布,全新研发智造中心麦克斯韦的落成与自主百万产能量产工厂赫兹制造中心的投产,禾赛以更先进、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和量产交付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中的领导地位。

笔者在上周也体验了由禾赛激光雷达加持的第四代萝卜快跑,详情可以跳转至自动驾驶初体验之萝卜快跑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禾赛科技这家激光雷达领域的“独角兽”。

1. 公司简介

禾赛科技成立于2014年10月,自2016年起逐步聚焦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用于ADAS、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2019-2022年公司激光雷达交付量分别为2890/4200/14178/80462台,营业总收入分别为0.50/0.64/1.13/1.73亿美元随销量增长同步扩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亿美元,同比+65.8%;激光雷达交付量为134380台,同比+307.87%,其中ADAS激光雷达交付量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18567台提升至114482台;在营业收入及激光雷达交付量方面禾赛科技均超过Luminar、Ouster、Innoviz、Aeva、Cepton、AEye6家在美国上市的其他激光雷达同行总和。公司现金储备充裕,2023年以来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为正,达4760万元人民币,现金储备达32亿元人民币,为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禾赛在全球共设立5个办公室,共有1100多名员工,其中70%是研发和制造工程师。至今已获得500多授权专利,且有1000多在申请专利。目前的业务范围覆盖世界上40个国家,共90座城市。

股权结构方面,董事李一帆、孙恺和向少卿是禾赛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和实控人,多家知名企业入股。李一帆博士、孙恺博士和向少卿先生是禾赛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三人在机器人、光子学和物理学领域技术储备深厚,并分别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家与首席技术官。截至2023年2月28日,三位联合创始人共计持有公司24%的股份,是公司的实控人;与此同时,百度、博世、小米、美团、光速中国、远瞻等企业均有持股。公司曾于2021年1月冲击科创板,因短期内财务面临继续亏损以及累计未弥补亏损持续扩大等原因于两个月后终止;截至2021年11月公司共进行九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40亿人民币;2023年1月17日公司赴美递交IPO申请,并于2023年2月9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2. 发展历程

2014年,禾赛科技于在上海成立,获得了2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

2015便迅速量产了激光 气体传感器产品.

2016年推出首台国产高性能激光雷达Pandar32。

2017年发布40线激光雷达Pandar40,部署芯片技术发展方向开始自主设计芯片,并在A轮融资中获得1.1亿元。

2021年1月冲击科创板,因短期内财务面临继续亏损以及累计未弥补亏损持续扩大等原因于两个月后终止

2022年,发布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面向ADAS前装市场,11月推出纯固态激光雷达FT120面向ADAS补盲场景。

2023年1月17日公司赴美递交IPO申请,并于2023年2月9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3. 研发能力

禾赛科技专注于平台化自研芯片,持续提高雷达集成度,技术优势驱动降本。禾赛基于半导体的TX/RX系统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 集成大量通道及波束控制系统,AT系列等激光雷达产品在性能、质量和成本方面都表现优异。禾赛平台化自研芯片,持续提高雷达集成度。自2017年起布局自主研发激光雷达专用芯片(ASIC),芯片化设计使激光雷达元器件数量大幅减少,简化的结构带来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平台化支持共享技术成果、共享物料供应链、共享制造生产线,不仅可使各产品系列内部平台化、跨系列模块之间也交叉复用。AT和ET产品系列70%的零部件和元器件是可共享,有效降低了供应链管理成本。2016年相比2023年激光雷达的单线收发成本仅有原来的1/20。模块化设计、平台化设计驱动降本。据公司美股招股书,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713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占总员工的70%以上。同时,公司在中国有321项授权专利和483项专利申请,在美国和欧洲等其他司法管辖区有28项授权专利和230项专利申请,涵盖的关键技术包括激光雷达技术和应用、ASIC技术和激 光气体传感器技术。

4. 产业合作

禾赛与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15家顶级自动驾驶公司中有12家使用禾赛的激光雷达作为主要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在汽车领域,禾赛合作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及技术公司包括国际汽车一级供应商博世,总部位于中国的领先新型电动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中国国有汽车制造商长安汽车,由中国科技巨头和领先汽车制造商共同推出的智能电动汽车合资企业集汽车,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型电动汽车制造商华人运通,英国跑车OEM路特斯,以及洛轲智能。多家汽车制造商将在其部分车型上安装禾赛的AT128作为标准配置。在自动驾驶市场,公司的旗舰Pandar系列客户包括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领先的OEM和Zoox。在机器人市场,禾赛与美国食品和杂货配送服务公司Nuro、美团和Neolix在部署最后一英里送货服务中建立了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



以上是笔者收集的一些禾赛科技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写下感兴趣的话题,笔者会筛选作为未来的内容,让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来源:小明来电
电路半导体汽车芯片UM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26
最近编辑:4月前
小明来电
硕士 新能源干货,尽在小明来电~
获赞 4粉丝 4文章 10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锂电池的“新质生产力”之路

2024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此次公告标志着了锂电池的“新质生产力”道路的开始。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规范条件》里修订了哪些具体内容。生产经营和工艺水平企业应采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并达到以下要求:1. 单体电池企业应具有电极涂覆后均匀性的监测能力,电极涂覆厚度和长度的控制精度分别达到或优于2μm和1mm;应具有生产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能力和适用条件下的电极烘干工艺技术,含水量控制精度达到或优于10ppm。2. 单体电池企业应具有剪切过程中电极毛刺控制能力,控制精度达到或优于1μm;具有卷绕或叠片过程中电极对齐度控制能力,控制精度达到或优于0.1mm。3. 单体电池企业应具有注液过程中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控制能力,露点温度≤-30℃;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高压测试(HI-POT)在线检测能力。4. 电池组企业应具有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内阻等一致性控制能力,控制精度分别达到或优于1mV和1mΩ;应具有电池组保护装置功能在线检测能力和静电防护能力,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防止过充、过放、短路等安全保护功能。5. 正负极材料企业应具有有害杂质的控制能力,控制精度达到或优于10ppb。产品性能(一)电池1. 消费型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6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200Wh/kg,聚合物单体电池体积能量密度≥650Wh/L。单体电池和电池组循环寿命≥800 次且容量保持率≥80%。2. 动力型电池,分为小动力型电池和大动力型电池。小动力型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4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1000 次且容量保持率≥70%,电池组循环寿命≥800 次且容量保持率≥70%。大动力型电池,又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其中,使用三元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3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65Wh/kg;使用磷酸铁锂等其他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20Wh/kg。功率型单体电池功率密度≥ 1500W/kg , 电池组功率密度≥1200W/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1500 次且容量保持率≥80%,电池组循环寿命≥1000 次且容量保持率≥80%。3. 储能型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5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单体电池循环寿命≥6000 次且容量保持率≥80%,电池组循环寿命≥5000 次且容量保持率≥80%。(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比容量≥ 155mAh/g , 三元材料比容量≥180mAh/g,钴酸锂比容量≥165mAh/g,锰酸锂比容量≥115mAh/g,其他正极材料性能指标可参照上述要求。(三)负极材料碳(石墨)比容量≥340mAh/g,无定形碳比容量≥280mAh/g,硅碳比容量≥480mAh/g,其他负极材料性能指标可参照上述要求。(四)隔膜1. 干法单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20MPa,横向拉伸强度≥10MPa,穿刺强度≥0.133N/μm。2. 干法双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10MPa,横向拉伸强度≥25MPa,穿刺强度≥0.133N/μm。3. 湿法双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10MPa,横向拉伸强度≥90MPa,穿刺强度≥0.204N/μm。(五)电解液水含量≤20ppm,氟化氢含量≤50ppm,金属杂质钠含量≤2ppm,其他金属杂质单项含量≤1ppm,硫酸根离子含量≤10ppm,氯离子含量≤5ppm。从笔者节选的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提升优质产能的心情十分迫切,并且将具体目标拆分到了生产工艺和原材料的使用上,可谓是面面俱到。那么优质产能离不开优质生产工艺,在谈工艺创新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锂电池生产的基本步骤。图1介绍了当前最先进的电池制造工艺,其中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电极制备,电池组装和电池电化学激活。首先,将活性材料(AM)、导电添加剂和粘结剂与溶剂混合,形成均匀的浆料。作为阴极,通常使用N-甲基吡罗烷酮(NMP)来溶解粘合剂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阳极,丁苯橡胶(SBR)粘合剂与羧甲基纤维素(CMC)一起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浆液泵入槽模中,涂在集流体的两侧(阴极为铝箔,阳极为铜箔),并送到干燥设备以蒸发溶剂。阴极浆料常用的有机溶剂(NMP)是有毒的,有严格的排放规定。因此,在干燥过程中,阴极生产需要溶剂回收过程,回收的NMP可在电池制造中重复使用,损耗为20%-30%。对于水基阳极浆,可以将无害蒸汽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下面的压延工艺可以帮助调整电极的物理性质(粘合、电导率、密度、孔隙率等)。在所有这些过程之后,完成的电极被冲压和切割到所需的尺寸,以适应电池设计。然后将电极送到抽真空机以除去多余的水。干燥后将检查电极的水分水平,以确保将电池中的副反应和腐蚀降到最低。电极准备好后,用干燥的隔膜送至干燥室进行电芯生产。电极和隔膜被一层一层地缠绕或堆叠以形成电池的内部结构。铝片和铜片分别焊接在阴极和阳极集流体上。最常见的焊接方法是超声波焊接,一些制造商可能会选择电阻焊接为他们的电池设计。然后将蜂窝堆栈转移到设计的外壳中,目前尚无一致的标准。根据电池的用途,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偏好。在最终密封之前,外壳内充满电解液,完成电池生产。在将电池交付给最终产品制造商之前,对这些电池进行电化学激活步骤,以确保运行稳定性。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可以防止电解液的不可逆消耗,并保护阳极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免受过电位的影响,从而形成锂枝晶。形成和老化过程开始于将电池充电到一个相对较低的电压(例如,1.5V),以保护铜集流体免受腐蚀,然后休息一段时间,以使电解质湿润。电池在低倍率下充放电,如C/20,然后逐渐增加倍率,以确保阳极表面有稳定的SEI层。出于安全考虑,需要排化成地层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形成周期之后或过程中,电池被储存在老化架上,以完成电解质润湿和SEI稳定。在电池最终密封以备将来使用之前,还要安排另一个脱气步骤。根据地层协议和老化温度的不同,这一步骤通常需要持续数周。那么在如此成熟的生产过程中如何找到新的突破点,将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降低成本和能耗,是广大锂电人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将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里和大家一起探讨锂电池生产工艺的创新可能性,敬请期待。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来源:小明来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