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企业资讯·帝人碳素欧洲有限公司获得 ISCC PLUS 认证

4月前浏览5184

帝人碳素欧洲荣获ISCC PLUS认证(证书编号:ISCC-PLUS-Cert-DE100-15897124)。该ISCC PLUS认证涵盖了德国Heinsberg-Oberbruch工厂生产的Tenax™碳纤维。该认证使帝人集团能够为客户提供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产品。帝人之所以选择 ISCC 认证,是因为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也是该领域的领先认证体系。

ISCC PLUS 认证是一个自愿性系统,用于管理化学品、塑料、包装、纺织品和可再生原材料的循环经济。由可持续原料制成的原材料(如通过回收利用或生物原料制成的原材料)都贴有可持续发展声明标签(原材料原产国、可持续原料的数量和类型、用户 ID 等)。然后,在产品的进一步加工过程中,甚至在几个阶段中,该文件都会一直跟随着产品,直到最终客户使用为止。如果产业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都通过了ISCC PLUS认证,文件就可以清晰可靠地传递。
帝人集团正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基于 ISCC PLUS 认证的碳纤维生产和供应体系。ISCC PLUS认证对帝人集团的吸引力体现在未来可持续碳纤维的生产上。帝人在内部生产聚丙烯腈时使用了多种化学成分。目前,可在全球市场上购买和加工传统和可持续原材料。今后,帝人还打算购买通过回收利用或直接基于生物来源获得的材料。
然后,这些原材料将被加工成可持续发展的聚丙烯腈前体。由于其生产工艺与传统碳纤维生产工艺相同,因此其机械和化学特性也完全相同。根据可持续发展声明,明确的质量平衡用于区分可持续发展产品和传统产品。
2023年6月,帝人集团在日本静冈县三岛工厂生产的碳纤维和聚丙烯腈(PAN)原纤维获得了ISCC PLUS认证,并于同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基于该认证的碳纤维。帝人集团从这一方法中获益匪浅,因为客户可以获得有助于循环经济或继续使用传统原材料的产品。
来源:帝人官网

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复合材料化学材料工厂纺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12
最近编辑:4月前
碳纤维生产技术
助力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获赞 25粉丝 34文章 37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市场关注·碳纤维市场剧变:供需关系180度大转向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未来走向

在短短几年间,碳纤维产业犹如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产业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受前期抢装行情影响,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从 2020 年的 7167 万千瓦大幅回落至 2022 年的 3763 万千瓦,直至 2024 年仍未恢复到当年的高峰水平。来源:荣格复材技术 与此同时,碳纤维前期价格行情的火热吸引了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头部企业也大幅扩张产能。然而,供需错配的局面随之而来,当下的产品价格相较于 2022 年的高点已接近腰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碳纤维产品价格在短中期内都难以摆脱低迷的态势。从供给端分析,龙头企业扩张的步伐未曾停歇,供给过剩、库存高企的状况尚未改变。而在需求端,短期内也难以出现能够显著拉动碳纤维需求的产业。回顾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历程,从鱼竿到航空器件,再到风力叶片,在需求端开拓新的应用场景一直是其几十年来增长的关键所在。当下被炒作的低空经济这一新应用场景,距离大规模产业落地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甚至在十年内都很难看到大范围的应用突破。在这种形势下,碳纤维产业持续处于低迷状态。如何凭借碳纤维自身的特点发掘更大的应用场景,实现产业突破,成为整个行业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Part 1紧缩:产能过剩与价格下跌就在几年前,碳纤维产业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价格上涨。彼时,受疫情影响,国外碳纤维厂商产能降低,加上日方管制东丽碳纤维出口中国,原本就偏紧的碳纤维供应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受到通胀压力,碳纤维主要原料丙烯腈价格上涨,致使碳纤维原丝生产成本上升。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制造巨头之一日本东丽多次上调碳纤维产品价格,带动了帝人、三菱化学以及欧美等同行一同提价。再加上全球性的集装箱短缺,国内碳纤维产业一度出现“输入性涨价”。“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提出,使得碳纤维最主要的下游领域——风电行业迅速崛起,需求端日益旺盛。2021 年末,国内碳纤维大丝束价格已达 147 元/千克,较上一年上涨 17.6%。然而,这一繁荣景象从去年开始发生了巨大转变,行业供需关系出现 180 度大反转。看到下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空前高涨,产能大幅提升。《2023 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显示,2023 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为 14.08 万吨,较上年增长 25.7%,已接近全球碳纤维产能的一半。光威复材董事长卢钊钧此前在公开采访中表示,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正处于快速上产能阶段,业内众多企业加大在碳纤维大丝束、低成本领域的产能竞争,低成本碳纤维领域即将进入红海市场。但需求端却表现不佳,去年全年碳纤维的需求量较前年的 7.44 万吨反而下降了 7.2%。产能大幅增长,需求端却萎靡不振,这导致碳纤维厂商库存积压严重。由于中国碳纤维产能加速释放,其价格22年以来持续下跌,导致行业处于亏损状态。根据百川盈孚,碳纤维价格两年来跌幅近半,从22/04到24/04,小丝束/大丝束碳纤维均价分别由225/145元/千克跌至115/ 74.5元/千克。主要是供给增速过快导致竞争加剧,价格下跌。碳纤维原材料丙烯腈价格自5月中旬短期有所回落,生产成本环比下降,亏损有所缩窄。据奥赛碳纤维,23年全球/中国碳纤维消费量11.5/6.9万吨,同比下滑14.8%/7.2%。这是1995年以来,全球首次出现需求下滑,主要因为风电市场需求疲弱。根据百川盈孚,中国24年1-4月碳纤维消费量19682吨,同比减少13.6%,延续了23年以来下游需求偏弱格局,呈现加速赶底状态。随着下游应用渗透率提升,需求有望修复。尽管终端市场已显疲软,但这些碳纤维龙头厂商并未停止扩张的脚步。今年 4 月,中复神鹰年产能 30000 吨的高性能碳纤维建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总投资约 60 亿元;6 月,光威复材发布公告称,公司内蒙古光威项目一期年产 4000 吨碳纤维生产线已完成全部设备安装调试及试产工作,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21 亿元,最终将实现年产高性能碳纤维 10000 吨,其中一期工程 4000 吨,二期 6000 吨,可见光威复材的长期产能远未达到峰值。此外,吉林化纤集团正在推进 1.5 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上海石化 6000 吨/年碳纤维项目也预计将于今年投产。总体来看,仅今年一季度国内碳纤维就新增产能 6800 吨/年,同比增长 33.4%,这意味着各大厂商的库存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在短时间内,碳纤维终端价格重返上升通道的趋势难以显现,这也是工业品产能和价格趋势的必然结果。因此,各大厂商不得不面对高强度的竞争,毕竟只有通过产能扩张实现规模效应,产品才能在市场中构筑起优势和良性循环。Part 2蓝海:低空经济的潜力与挑战资本市场通常会凭借推断甚至想象来评估企业或产业的价值,在新兴产业中尤其如此。碳纤维这一典型的新材料行业也不例外,火热的低空经济已与碳纤维建立了明确的关联。虽然目前距离产业落地还很遥远,但“低空经济的兴起将带动碳纤维领域腾飞”的投资逻辑已经形成。按照许多券商研报的观点,政策层面低空经济在去年 12 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被提及,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甚至将其提升到新增长引擎的高度。目前,全国 26 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发展低空经济,深圳、珠海、合肥、芜湖、苏州等城市甚至已经制定了实施方案,有望加快产业端的发展速度。eVTOL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主流设计方案均采用碳纤维作为主要机身结构材料。其中,约 75 - 80%用于结构部件和推进系统,12 - 14%用于横梁、座椅结构等内部应用,电池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和其他小型应用占比为 8 - 12%。从头部 eVTOL 制造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峰飞航空等公司公布的设计方案来看,机身结构均采用碳纤维复材,小鹏汇天“旅航者 X2”的旋翼桨叶和起落架也采用碳纤维复材。根据德邦证券的测算,单台 eVTOL 对碳纤维的需求在 100 - 400kg 之间,有望拉动千吨级的需求。早在 2022 年,小鹏 X2 就在迪拜完成了全球首飞,空中出租车也已在深圳首飞成功,从深圳到珠海仅需 20 分钟,将原本 2.5 小时的行程大幅缩短,且费用不超过 300 元。然而,低空经济要想真正实现大规模发展,还需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大规模验证阶段。上文提到的从深圳到珠海的航线虽是全球首条 eVTO L 跨城跨湾航线,但令人振奋的同时,包括航线规划等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并不能因一次试航而彻底解决。其次是成本解决阶段。目前一台 eVTO L 的售价动辄超过百万,显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支付能力,这也是影响其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最后是法律法规的完善阶段,这与产业发展的速度相关,法律的规范程度往往取决于产业发展中即将面临的问题。尽管低空经济终究是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为碳纤维带来的需求增量也将是实实在在的,但这一天的到来仍需漫长的等待。Part 3日本碳纤维市场的变化日本碳纤维价格也在下跌。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 2024 年 3 月日本碳纤维及其制品最新的产量、销售及市场价格信息。总体来看,截至 2024 年 3 月,在过去的一年里,日本碳纤维的产量下降了 19.1%。从碳纤维价格来看,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碳纤维日本碳纤维的出厂销售单价一直呈上升趋势,2024 年 3 月碳纤维的出厂销售单价为 526 万日元/吨(约 243 元/kg),与 2024 年 2 月日本碳纤维的出厂销售单价 619 万日元/t(约 293 元/kg)相比下降了 17%。2024 年 3 月,日本本土碳纤维产量 893 吨,与 2023 年 3 月相比下降了 44.9%;2024 年 2 月日本碳纤维生产量约为 942 吨。统计显示,过去一年日本碳纤维的产量下降了 19.1%。从 2020 年 10 月到 2022 年 4 月,日本碳纤维产量明显增加,但近两年来再次出现产量下降的趋势。日本东丽称,根据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数据预测,其将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由此前预估的20.37万吨下调至16.1万吨。但是公司对2026-2030年以及2040年的中长期预测时,仍然维持此前高速增长趋势,并公布了公司后续产能增至情况。为了应对中国、韩国等碳纤维快速崛起与发展,2023年日本东丽公司开启了小丝束碳纤维的全面扩产之路,2023年7月、10月东丽公司的美国工厂、法国工厂和韩国工厂开启碳纤维扩产模式。Part 42024 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机会2024 年,碳纤维复合材料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全球领域风电叶片能够拉动碳纤维约3.5万吨的需求,是碳纤维下游的最大应用领域。2017年~2020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从1503万千瓦迅速飙升至7167万千瓦,成为国内碳纤维市场关键的增量需求。目前,随着风电抢装的影响逐渐消退,预计未来三年内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的增速能够保持在15%~20%,持续拉动碳纤维市场需求。碳纤维在风电和航空领域的应用表现,将是决定其短时间内需求增长的关键。航空航天工业对碳纤维的需求巨大,并且如今全球需求旺盛。在军工领域,战斗机和无人机制造需要大量碳纤维,不过这一领域过度依赖于大规模采购,利润会被压得很低;另一方面,随着国产C919逐步走到商用阶段,其国产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使用了不少国产纤维新材料,短期对碳纤维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会更加明显。2024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新机会在哪?机会一:碳纤维价格下降带来新应用场景,如消费级产品随着 2023 年碳纤维产能的大量释放,碳纤维的价格随之下降,甚至 T300 下降到 80 - 100 元/公斤的区间范围,预计未来还有下降探底的可能。这将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意味着更多行业能够承受碳纤维材料的使用成本。例如,碳纤维自行车的价格有望降低,从目前的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不等,未来可能会出现小几千元的产品。曾经的“黑色黄金”逐渐变得亲民。在消费级产业中,这一机会来得快,产值高,但壁垒较低,竞争激烈。机会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随着对电动汽车轻量化要求的提高和对电驱动单位输出功率要求的增加,各家 OEM 和电驱动的 Tier 1 供应商都在研究新技术。特斯拉已率先使用热塑碳纤维电子转机,国内新能源汽车也有望跟进。我们观察到 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已超 3000 万辆,其中产量快速上升。在高端车型中,如比亚迪的“仰望 U9”等,均采用大量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车身主要配置。未来,高端汽车的主要卖点可能从“自动驾驶”转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配置及材料安全性。机会三:颠覆性技术革新带来产业代际革命,例如热塑碳纤维/复材 3D 打印热塑性碳纤维具有快速成型、可回收、韧性好等优点,被公认为下一代碳纤维技术方向。复材 3D 打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性能缺陷,但未来有望取得突破。这类底层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对较慢,市场需要逐步培育,但由于技术壁垒高,一旦被采用,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优势,并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这类专精特精的“卡脖子”材料行业估值通常较高。Part 5结语总之,碳纤维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未来的发展既充满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此前,光威复材董事长卢钊钧向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正经历快速上产能的阶段,业内很多企业加大碳纤维大丝束、低成本领域的产能竞争,低成本碳纤维领域很快将进入红海市场。而作为头部企业的破局之路,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布局以及产品质量提升。高强度洗牌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必然过程。业内企业对行业格局感受得更为深切。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和确定的大产能扩张必会导致残酷的行业洗牌。行业各方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创新和技术突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声明:公 众号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准确性存在疑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广告免责声明:为了公 众号稳定发展,本公众 号会不定时承接行业广告、产品推广、会议培训推广等广告展示方式有文章前/中/后以图片形式展示、软文展示、产品链接展示等。本公 众号只提供发布平台,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不做评价,请自行判别。所有广告内容及相关事项与本公 众号无关,特此声明。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