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振铃时域波形的振荡频率为啥不是谐振频率689MHz呢?

5月前浏览4035

▼硬件微讲堂▼

前段时间,有一个问题《振铃波形的频率为啥不是谐振频率点689MHz呢?》,其实这问题属实有点蹊跷,我也是有些琢磨不透。今天来讨论下,也说下我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一道问题


   

   


为了保证每篇文章的独立可阅读性,我们再把问题表述下: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时域波形仿真出来振铃频率是666MHz,但频域的谐振点频率测出来确是689MHz。


问:振铃时域波形的振荡频率为啥不是谐振频率点689MHz呢?



这个问题,其实我在2022年1月份写《信号振铃遇到过没?来聊聊为啥》时就有疑惑,在文末附加题一中有问类似的问题,但一直也没有找到原因。最近在整理《信号振铃解析》视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不确定是否正确,这里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下。


   

再次仿真


   

   


由于时间间隔较久,2022年1月份所使用的仿真工程已经找不到。工程不复杂,索性我们重新搭一下。



重新仿真,我们看到时域波形,光标卡出来的△x=1.51ns,算出来周期T约为662MHz。之前仿真的△x=1.5ns,算出来周期T为666MHz,相差不大,我们就认为是相同的。


看频域波形,光标卡出来的峰值f=723MHz,和之前卡出来的689MHz有些差异,可能是选择的器件属性有些差异。我们不用过多考究这里数值上差异,我们观察下总体情况,发现趋势是相同的:

①时域波形振荡频率不等于频域的谐振点频率;

②时域波形振荡频率总是小于频域的谐振点频率。


为什么?


   

不成熟的理解


   

   


(图片来自Heinrich)


如上图所示,我们看到的方波可以拆分成很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这些正弦波就是方波的谐波分量。换句话说,我们在时域内看到的波形并不单纯,是合成后的波形。


同理,那前面看到的时域振铃波形,也是不单纯的。虽然示波器测出来的频率是666MHz,实际它是多种不同频率分量叠加后表现出来的波形。这种叠加,只会让合成后的波形频率越来越低。就像多个电阻并联,越并联,综合阻值越小。


而频域内的谐振频率点,这个只是一个频率分量,很单纯没有合成没有叠加


时域振铃波形必然是 谐振点频率分量放大Q倍 和 其相邻频点频率分量放大Qn倍之后叠加出来的。时域波形的振荡频率666MHz也必然是谐振频率与其相邻频点叠加之后表现出来的。注意前面的Q倍和后面的Qn倍数值不同。Q和Qn分别对应LC电路频率增益曲线上各自频率下的纵坐标Y值。


基于上述分析,应该可以解释前面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时域波形振荡频率不等于且小于频域的谐振点频率。


这个问题,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以硬件微讲堂的调性,不会到这里就结束。让我们继续深挖下。


   

继续挖掘


   

   


“振铃时域波形振荡频率小于频域的谐振点频率”,这个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这好像和大学时课本上教的不一样嗷!


我们把激励源调整为2MHz的正弦波,再试试效果。如下图所示,VF1(输入)和VF2(输出)基本重合,没有放大,也没有振铃。什么情况?



原来是激励源改为正弦波以后,源头变成了单一频率的正弦波。而在根据电路的频率增益曲线,在2MHz频率下,增益为0dB,即不放大也不缩小。


如果我们再把激励源调整为700MHz的正弦波,再看小效果。



700MHz的正弦波输入,果真被放大了。而且是放大了很多,示波器每格是20V。


所以,出现“振铃时域波形振荡频率小于频域的谐振点频率”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激励源的不单纯!!!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如果激励源是频率单一的正弦波,那么LC谐振电路的输出波形不会出现所谓的“振铃”,因为输出的频率会始终等于激励源的频率,也是正弦波,只是输出波形的幅值和激励源可能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取决于对应频点的Q值大小


②如果激励源是复合波形(包含有多种谐波分量),那么LC谐振电路的输出波形状态会比较多样,可能会出现文章开头展示的(高频)振铃。振铃的振荡频率会小于LC谐振电路的谐振点频率,注意这里是必然小于


   

总  结


   

   


先讨论到这里,我们梳理下今天讨论的内容:尝试解释为什么振铃的时域波形振荡频率不是谐振点频率689MHz。


原因:频域内的谐振频率点,只是一个频率分量,单纯,没有合成。而时域内的波形不单纯,是合成后的波形。时域内的振铃波形频率必然包含谐振点的谐波分量,而且是合成的谐波分量越多,频率越低。


出现这种情况的更深层次原因:激励源的不单纯。如激励源单纯,根本不会有振铃,更不会有振铃的时域波形。


特别说明:上述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供探讨学习。如有表述不当,欢迎交流。

来源:硬件微讲堂
电路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02
最近编辑:5月前
硬件微讲堂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1粉丝 35文章 108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