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本田在美国开始生产配备 4 型氢气罐的 2025 款 CR-V e:FCE

4月前浏览5625

本田(日本东京)已开始在位于俄亥俄州马里斯维尔的性能制造中心 (PMC) 生产 2025 款本田CR-V e:FC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CEV)。该汽车公司声称,这是美国制造的第一款将美国制造的燃料电池系统与插电式电动汽车 (EV) 充电功能相结合的量产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它已获得 270 英里的 EPA 续航里程评级,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达 29 英里。这款紧凑型 CUV 将使用两个 4 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氢储罐。




PMC 负责人 Patrick McIntyre 表示:“高性能制造中心最初是作为一家专注于工艺的小批量制造工厂而设计的,我为我们的生产技术人员利用他们制造 Acura NSX的经验来应对制造这款全新 Honda CR-V e:FCEV的挑战而感到自豪。生产零排放 FCEV 是本田实现产品和运营碳中和的全球目标的又一步。”除了在美国生产本田CR-V e:FCEV外,为该车提供动力的燃料电池系统也在美国密歇根州布朗斯敦的燃料电池系统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由本田和通用汽车 (GM) 建立的合资生产工厂)生产。该燃料电池系统由本田和通用汽车共同开发,旨在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精致度,与本田Clarity 燃料电池中的前燃料电池系统相比,其耐久性性能提高了一倍,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


PMC 的生产技术人员 克服了与新生产设备和工艺相关的多项挑战,成功从 Acura NSX超级跑车的生产过渡到 Honda CR-V e:FCEV。主要举措包括:新组件:  PMC 技术人员正在实施多项新装配工艺,专门用于生产由燃料电池系统和插电式电动汽车电池驱动的车辆,这需要为车辆的两个电源和可为各种外部设备提供电力的电源连接器进行多重连接。这些包括:


将两个氢气罐分体组装,连接高压管道和其他部件,然后将氢气罐安装在车辆上

通过新的现场站将氢气压缩至 10,000 psi/700 bar,用于填充 CR-V e:FCEV氢燃料箱

安装燃料电池系统以及连接高压管道和电线

地板下电池的子组装和安装。

新型焊接系统: 过渡到 CR-V e:FCEV 需要对焊接部门进行彻底改造,从为铝制空间框架创建的高度自动化焊接系统转变为多材料一体式结构。油漆系统修改:CR-V e:FCEV 的全钢车身更大更重,与较小的全铝 Acura NSX相比,需要不同的防腐应用工艺。


PMC 生产的 FCEV 也为俄亥俄州本田电动汽车中心生产电池电动汽车 (BEV) 奠定了基础。本田氢能业务

本田已确定了其燃料电池系统的四个核心应用领域。除了 FCEV,本田氢能业务战略还包括商用车、固定发电站和建筑机械。本田正与其他公司合作以寻求这些商业机会。


例如,本田最近推出了一款由三套本田燃料电池系统驱动的 8 级氢燃料电池卡车概念车(氢燃料电池卡车概念车);并于 2023 年 3 月开始在其位于加州托伦斯的园区对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站进行示范测试;并且正在研究将其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挖掘机和轮式装载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占据了建筑机械市场的很大一部分。本田表示,其愿景是到 2040 年让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占其新车销量的 100%。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田正在俄亥俄州建立“本田电动汽车中心”,该公司将在那里开始在北美生产电动汽车。本田最近还宣布计划在加拿大建立一条综合电动汽车价值链,投资约 110 亿美元,以加强其电动汽车供应系统和能力,为未来北美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做好准备。 


此外,北美的每家本田汽车生产工厂在本田的电动化未来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田在加快电动汽车生产的准备工作的同时,仍计划维持目前的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汽车生产,以满足持续强劲的客户需求。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增长也将支持对电动化未来所需的投资。

来源:CompositesWorld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复合材料燃料电池电源通用汽车建筑电力焊接材料工厂装配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9
最近编辑:4月前
气瓶设计的小攻城狮
硕士 从事IV储氢气瓶行业。
获赞 20粉丝 40文章 15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车载用压缩氢气罐:循环过程中的热行为

摘要:在高压氢气循环(从2-3兆帕填充至78-84兆帕,在压力下保持并回排空至2到3兆帕)期间,对几种商用氢气罐(III型和IV型)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几个氢气循环期间,测量了罐内不同点的气体温度、凸台处的温度以及罐外表面的温度。从实验结果出发,研究了整个循环过程中测量的气体温度的演变。评估了填充速率对填充期间气体温度升高的影响。还研究了在不同循环条件下金属凸台和罐外表面的热响应。外部温度的演变与气体温度的演变相关联。在本工作中强调了制造材料对罐热行为的影响、罐在加气过程中初始热状态的重要性以及在合理时间内不进行预冷而填充IV型罐的难度。还考虑了监测罐的外部温度以跟踪填充和排空阶段内部气体温度演变的可能性。一、引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以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使得在交通运输中使用替代燃料成为必然。这一理念是各种政府战略和国际倡议的基础,旨在增加替代燃料的使用。其中一个例子是欧盟委员会在2013年最近发布的“运输清洁电力”通讯[1]。该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替代燃料分配和加油基础设施的可用性[2]。这在氢气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其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于其他替代燃料如生物燃料和天然气较为滞后。为了能够进入市场并成功与现有的、已优化的常规燃料基础设施竞争,氢气加注站必须满足许多与安全、运营、经济和用户舒适度相关的标准。几乎所有这些方面都汇聚在一起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加注过程本身;它应该尽可能快速地进行,并且应该保证油箱完全加满,同时要尊重其在最大允许温度和压力方面的操作限制。压缩气态车载存储是通过氢气进行道路运输最成熟和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案[3]。这项技术允许保证与常规车辆相当的续航里程,加注大约需要3分钟。市场上有几种用于车载压缩氢气储存的储罐品牌可供选择,它们大多由一个内部衬里和一个外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成。为了达到所需的氢气密度,这些储罐被设计成在70MPa的标称工作压力(NWP)下工作。这些储罐中通常使用两种类型的衬里:所谓的III型储罐中的金属衬里和IV型储罐中的高分子量聚合物衬里[4]。每种储罐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机械和热性能;例如,III型储罐的金属衬里参与在循环过程中机械负荷的分担,并且更直接受到疲劳现象的影响。就本文而言,两种衬里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明显不同的热性能。为了使加油持续时间可接受,与常规车辆相当,快速充装是必要的[5]。在快速充装过程中,压缩机对气体施加功以提高其压力,导致罐内气体温度升高。当充满的储罐中的暖气体冷却下来,通过罐壁向较冷的环境传递热量时,压力也会下降,最终“稳定”的压力低于充装后立即的压力[6]。如果最终压力(在15℃时)低于储罐的NWP,那么所谓的荷电状态SOC(1),它将给定温度和压力下的氢气密度与15℃和NWP下的氢气密度相关联[7]将小于期望的100%,并且储罐将充装不足,危及车辆的续航里程。为了补偿上述影响,最终目标压力应高于NWP。SOC(%)=rH2(P,T)/rH2(NWP,15℃)×100(1)温度升高是整个充装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它有三个主要限制:安全温度极限、最大充装压力和储罐的荷电状态。出于与材料性能相关的安全原因,氢动力车辆的法规和标准规定,在正常情况下,罐内氢气温度应低于+85℃,而最大充装压力已确定为NWP的125%,对于70MPa的NWP储罐,该值对应于87.5MPa[7至10]。在某些环境和设计边界条件下,结果表明,如果在充装前不对气体进行冷却,就不可能达到完全的SOC。在目前唯一国际认可的充装协议SAEJ2601[7]中描述并规定了使用预冷氢气。由于充装的重要性,文献中也有许多关于快速充装过程中罐内氢气温度演变的研究。已经证明,有几个参数会影响充装结束时罐内达到的气体温度;与充装条件相关的参数和与储罐性能相关的参数。关于第一组,在罐内达到了较低的最大气体温度;起始压力越高[11至13],最终压力越低[14],入口气体温度越低[15],环境温度越低[12,16],流量越低[12至14]。关于储罐的性能,已经达成一致意见,III型储罐导致的气体温度低于IV型[17,18],并且喷嘴或氢气分配器的直径越小,罐内达到的最大且更均匀的气体温度越低[19,20]。还发现,储罐的长径比越低,罐内的气体温度越低,并且越接近充装结束[20]。尽管氢气在充装过程中的行为已经相当清楚,但对于车载氢气储罐在道路使用(充装、保压和卸压)期间内部气体与储罐固体部件之间的热传递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氢动力车辆标准和法规[8]至[10]中,仍然没有关于车载储罐内温度测量点位置的具体规定。出于研究目的,已经设计了不同的配置来测量罐内不同位置的温度[11,14]。然而,这些配置对于储罐设计的鉴定和充装站的温度控制可能并不实际。在这方面,监测氢气循环期间储罐的外部温度(封头和外表面)以估计内部气体温度,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开放领域。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评估所有操作参数,比较三种不同商业储罐(两个IV型和一个III型)在其整个循环过程(快速充装、保压和排空)中的热行为,并在不同循环条件下研究内部(气体)和外部(表面和封头)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二、实验性的2.1储罐的特性和仪器仪表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了三个不同的70MPa公称工作压力商业氢气储罐,两个IV型,容量分别为19L和29L,以及一个40L的III型。在表1中给出了储罐的特性。表1所测试的IV型和III型储罐的特性HDPE:高密度聚乙烯,CFRE: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G&CFRE:玻璃和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AA:铝合金,SS:不锈钢。不同制造材料的物理性质(热导率和扩散率、热容量和密度)对于理解不同储罐的热行为很重要。铝合金和不锈钢的性质是众所周知的,而高密度聚乙烯和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性质参考值可以在最近的文献[21]中找到。在表2中,给出了储罐制造材料物理性质参考值的总结。与我们之前发表的工作[14]中已经做的类似,每个储罐都配备了8个热电偶(TC),放置在储罐内,并使用几个电阻温度探测器(RTD)来测量外表面温度。气体压力通过放置在储罐后端的压力传感器来测量。使用了一个3毫米直径的氢气分配器来增强混合并降低填充期间储罐内的峰值温度[19]。如图1所示,TC(标记为1到8)在不同位置测量气体温度。一个TC通过气体入口开口插入,其他七个安装在通过储罐后端引入的特殊加工的树状阵列上。一旦在储罐内,打开热电偶阵列将各个热电偶带到特定位置以测量局部气体温度。RTD(标记为TFront、TRear、TTop和TBottom)附着在凸台上和储罐的外表面以测量外部温度。在表3中,给出了放置在每个储罐上的热电偶和RTD的精确位置,作为与中心轴和后端凸台的距离。测量仪器的更多细节可以在参考文献[14]中找到。氢气循环测试GasTeF设施。图1被测试储罐内的温度测量仪器。这些储罐在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的GasTeF设施中进行了氢气循环[14,22]。每个储罐放置在一个380L的内体积套管中,该套管在氮气的连续流动(350至500NmL/min)下保持。在套管和气体分配管路中放置热电偶以监测测试期间的环境温度和供应管路中的气体温度。GasTeF设施是完全自动化的,测试从控制室远程监督。所有设施操作数据和仪器仪表的测量值都由控制系统自动记录。数据记录的时间间隔为0.6秒。表2被测IV型和III型储罐制造材料的物理性能储罐的填充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包括外部氢气储存器和待测试储罐之间的压力平衡。储存器容量为1800L,并保持在20至25MPa的压力。当储罐的压力与气体储存器中的压力平衡时,第二填充阶段开始;压缩机泵送气体,将储罐填充到所需的最终压力和当前质量流量。这两个阶段的组合通常导致非线性的压力上升曲线。在目标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后,直接使用压缩机排空储罐。本文给出的质量流量值表示考虑达到最终质量所需的总时间计算的平均值。在这项工作中,将其称为平均质量上升率(AMRR),与该领域采用的术语一致,特别是在SAE文件[7]中。对于质量计算,广泛应用于化学和石油工业并能够在广泛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准确预测氢气性质的真实气体状态方程Redlich-Kwong方程被使用[23]。测试和受控操作条件。表3温度测量点的位置;距离储罐中心轴和后凸台外表面的距离在表4中,展示了在测试的IV型和III型储罐中使用的循环次数和实验条件的总结。19L的IV型储罐在持续约两个月的疲劳测试活动中依次进行氢气循环。出于本文的目的,从上述序列中选择了40个循环,所有这些循环都从非平衡条件开始:这意味着填充在先前的排空结束后立即开始(不等待局部气体温度平衡)。氢气循环包括从约3至84MPa的填充阶段,持续时间从5至8分钟,随后在高压下保持16分钟,然后以35±3分钟缓慢排空至3MPa。在29L的IV型储罐中进行了几次连续的氢气循环;储罐在约4分钟内从约2至78MPa填充,然后在2至3分钟内保持压力,最后在50±3分钟内缓慢排空回2MPa。从这些进行的循环中选择了10个,也是从非平衡条件开始的。以类似的方式分析了在40L的III型储罐上的一系列循环中的10个循环。循环参数与29L的IV型储罐相同,除了填充和排空时间,这些时间是参数化改变的。填充时间在3至10分钟之间变化,而排空时间在34至52分钟之间变化。对于上述循环计算了以下参数:1.罐平均气体温度TAv定义为在罐内从上到下测量的5个温度(TC3、TC4、TC6、TC2和TC1)的平均值。该值可以被认为是质量平均温度。TC7和TC8的值不用于平均值,并且不会进一步展示和讨论,因为它们受到凸台附近的强烈影响,不能被认为是局部气体温度的代表性。2.在每个阶段内在罐内由TC(TC1至TC6)测量的最大和最小气体温度之间的差值;例如在排空阶段结束时:DTC=TCMax(排空结束)-TCMin(排空结束)。3.在每个阶段中平均温度的增加(或减少);例如在填充阶段:DTAv=TAv(填充结束)-TAv(填充开始)=TFAv-T0Av。虽然TAv(填充结束)经常被用作主要安全和操作参数,但出于本研究的目的,DTAv被认为是更有用的指标。4.还计算了每个进行的循环中排空和充满罐的荷电状态(公式(1))。表4在测试的IV型和III型储罐中获得的循环次数、实验条件和结果的范围(最小值和最大值)汇总。三、结果与讨论3.1罐内气体温度的演变图2显示了在类似持续时间的氢气循环期间,三个测试储罐在不同内部位置的压力和气体温度的时间依赖性,填充时间为4至5分钟,类似的排空加压力保持时间(总计50至55分钟)。温度演变一般包括在填充阶段快速增加,随后在压力保持和排空阶段下降。必须注意的是,罐内初始气体温度并不均匀(在填充开始前的最初几秒内1至6位置显示不同温度),并且显示出低于环境温度的平均值。这是由于在连续循环期间,新的填充阶段在先前的减压结束后立即开始。图2三个储罐在填充、储压和排空阶段的氢气循环中的压力和气体温度变化;(a)IV19L、(b)IV29L和(c)III型40L储罐。正如我们在之前的工作[14]中已经观察到的,尽管初始值不同,但在填充开始后几乎立即以及整个填充持续期间,所有1到6个位置都达到了几乎相同的温度值。这一方面可以用小直径喷嘴注入气体引起的强制对流来解释[19],另一方面可以用所测试的储罐体积较小来解释。在填充阶段结束时,IV型储罐中的温度高于III型储罐。在高压保持阶段(在图2a中最容易看到),罐内气体的冷却导致压力下降。在没有气体入口引起的湍流的情况下,这一阶段唯一活跃的传输是浮力;较温暖且密度较小的气体向上移动到较高位置,而较重的气体流向罐的下部。结果是形成了垂直的气体温度梯度(一种所谓的分层),解释了在不同位置测量的温度之间观察到的关系:TC5>TC3>TC4>TC6>TC2>TC1。在排空过程中,气体的膨胀导致罐内氢气冷却。在这一阶段浮力效应也很明显,特别是在IV型储罐中,这导致了更明显的温度分层,在上层(TC5和TC1)的气体和罐内其他部分的气体之间有更大的温度梯度。在排空阶段结束时,罐内气体温度升高。这种行为可以用减压速率的降低和在排空的最后阶段从较温暖的环境到几乎空的罐内少量气体的反向热流来解释。图3平均填充质量流量AMRR对IV型19升、IV型29升和III型40升储罐平均气体温度升高DTAv的影响。在右上角的小插图中,展示了DTAv对储罐初始温度的依赖性(这些线是为了引导视线)。。在表4中,展示了在测试的IV型和III型储罐中获得的结果范围(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总结。从表中可以看出,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平均气体温度跃升,DTAv,在IV型储罐中比在III型储罐中高得多。因此,在IV型储罐中达到了最大和最小平均温度,TAv。在保持和排空阶段结束时观察到的垂直气体温度梯度,在IV型中也比在III型中高得多。在III型储罐中,进行了不同排空速率的减压实验,当排空速度较快时,排空结束时的气体温度梯度较高。通过这些观察可以得出结论,罐的固体部件与氢气的热传递在整个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在表中也可以观察到的,在类似的测试条件下,由于在填充过程中气体的升温较低,填充结束时III型罐中的SOC高于IV型罐。在IV型19L罐中观察到的最高SOC与较高的最终填充压力(与其他罐相比)有关。3.2填充过程中质量流量率的影响图3显示了填充过程中气体平均温度升高DTAv对质量填充率的依赖关系。III型罐在2.5g/s到9.5g/s的范围内进行了测试,而IV型罐仅在1.5g/s到4g/s的范围内。尽管使用的质量流量率范围有所不同,但很明显,IV型罐的温度升高对质量填充率的依赖程度比III型更强。高密度聚乙烯和衬里铝合金之间的热扩散率差异(前者比后者小两个数量级)解释了这种行为。已经有报道称,在氢气罐中温度上升对质量填充率的指数依赖关系[12],并且这种依赖关系在IV型中比在III型中更强[17]。正如在表4中可以观察到的,在IV型罐上,当填充在不到5分钟内完成时,超过了85℃的安全温度极限。用预冷的氢气进行填充将降低罐内的最终温度,减少提高最终目标压力以增加SOC的需要[24]。3.3填充开始时罐初始温度的影响在IV型罐的情况下,图3中的数据对于相同的质量填充率值显示出相当大的分散性。已经发现这种数据的分散性取决于罐内气体的起始平均温度T0Av。图3右上角的图表描绘了在恒定质量流量率下(IV型19L罐为2.0g/s,IV型29L罐为3.9g/s)进行填充时DTAv数据与T0Av的函数关系。在这些条件下,似乎起始温度越高,气体温度的升高越低。填充过程中的温度升高DTAv不应与达到的最高温度相混淆。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然而,气体在填充阶段结束时达到的最高温度仍然较高。这种行为已经通过这里未显示的额外实验数据得到证实,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建模[25]得到确认。正在进行一项研究以了解这种行为的原因。图4(a)IV19L、(b)IV29L和(c)III型40L罐氢循环期间外部温度(T前、后、顶部和底部)和平均内部气体温度的演变。右边的图表显示了左边给出的整个循环的前5个min的细节。3.5外部温度的演变图4显示了在每个测试的三个储罐((a)IV型19L、(b)IV型29L和(c)III型40L)的一个氢气循环过程中内部和外部温度的演变。图4左侧的图表比较了外部表面温度(见表3中的位置)与罐内平均气体温度(Tav)在整个填充-排空循环中的情况。所示循环具有相似的填充时间(4到5分钟)和相似的排空加保持时间(50到55分钟)。在右侧,图表显示了循环的前5分钟,仅对应填充阶段。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罐外表面温度的演变,而段落3.2.2和3.2.3将专门讨论凸台的热行为。3.6罐表面的热响应两种类型罐的部件的不同热扩散率和质量引发了罐外表面温度演变的明显差异。在图4中所示的循环中,III型罐的底部温度(TBottom)比IV型罐更早达到最大值。此外,III型罐的最大底部温度比IV型罐的最大平均气体温度更接近。尽管在IV型罐中,衬里的质量仅占罐总质量的6%(与III型罐中衬里质量占31%相比),尽管两个罐中的复合材料层质量相似,但塑料衬里的低得多的热扩散率是观察到的这种行为的原因。观察III型储罐在整个充装-排空循环中TTop和TBottom的演变,除了在充装阶段的最后部分其差值减小外,这两个温度几乎呈现出恒定的差值。这可以通过考虑内部气体温度来解释。在充装阶段开始时,TTop和TBottom之间的差值源于先前排空阶段中发生的气体温度垂直分层。如上文“储罐内气体温度的演变”部分所见,在充装期间,内部温度得到了很好的均匀化。因此,在一定延迟后,外表面温度也趋于收敛。在较慢的排空阶段,内部分层(或垂直温度梯度)导致外表面温度再次发散。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氢气循环期间,储罐的外表面(在一定延迟下)跟随内部气体温度。对外表面温度的监测可以了解在氢气循环期间(尤其是在储罐缓慢排空时)气体与储罐的分层和热交换情况。3.7凸台的热响应在研究的不同储罐中,凸台的材料有显著差异。在IV型19L和III型40L储罐中,凸台由铝合金制成,而在IV型29L储罐中,凸台由不锈钢制成。它们不同的热学和物理性质反映在氢气循环过程中其温度的演变上。比较图4中显示的在氢气循环期间在前凸台TFront上测量的温度演变,可以看出铝合金凸台的响应速度比不锈钢凸台快。在铝合金凸台的情况下,TFront在气体达到最高温度后约4分钟达到最大值,而不锈钢凸台的延迟超过8分钟。此外,铝合金凸台达到的最高温度比不锈钢凸台更接近气体温度:在后一种情况下差值约为35℃,而在前一种情况下约为22℃。这种行为一方面是由于铝合金(与不锈钢相比)较高的热扩散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IV型29L储罐上凸台的质量较大。罐外表面与凸台的比较也表明,凸台对内部气体温度的响应比储罐表面快得多。因此,有必要研究在充装期间TAv和TFront(或Trear)之间是否存在简单的关系。这是以下段落的重点。3.8在快速充装期间监测凸台温度在图5中,对于不同的储罐和不同的质量流量,绘制了平均气体温度作为TFront(图5a)和TRear(图5b)的函数。每个图都显示了一个快速变化的第一部分(对应于充装的第一阶段,此时气体温度在增加,但这并未反映在凸台温度上),随后是一个逐渐趋于线性行为的第二部分(凸台外表面温度的增加与气体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关系)。每个图的线性部分通过线性回归(R≈0.997)确定,并标记为较粗的线。图5灌装阶段储罐平均气体温度TAv与前凸台TFront和后凸台后部(a)温度的相关性。每个图代表一个有一个质量流量的实验。IV型储罐的气体温度显示在左y轴上,而III型储罐的气体温度绘制在右y轴上。在这种数据表示中,带有不锈钢凸台的IV型29L储罐的情况明显突出为异常值。在IV型19L储罐带有铝合金凸台的情况下,前凸台的响应速度比后凸台快,然而,后凸台与内部气体温度的线性增加更为明显。这些观察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进气流量,它影响了气体与前凸台之间的热传递。在III型储罐中也可以看到相同的趋势,但程度较轻。对于III型储罐,可以观察到较高的质量流量导致较高的最终气体温度,但凸台温度较低,增加了绘制线的斜率。这种效果在后凸台更为明显。这种行为是由于充装速率越高,气体与凸台之间的热传递越低。尽管在目前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铝合金凸台,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或列表值,但一般方法将面临太多参数,包括凸台在质量和厚度方面的设计。图6不同排空速率下测量的外表面温度(TTop和TBottom)与平均气体温度(TAv)的差异。这些线条只是对眼睛有帮助。3.9排空期间气体与壁面的热交换在排空期间,储罐的热状态有两个现象起作用:产生气体冷却的气体膨胀,以及通过储罐壁面在热环境和冷气体之间的热交换。在图6中,气体温度与在III型罐外表面在排空结束时测量的温度之间的差值已被绘制为空排质量流量的函数。该差值随着排空率的降低而变小。排空越慢,外表面温度就越接近气体温度,这表明罐体趋向于与内部气体达到热平衡。结论已在道路使用条件下研究了III型和IV型氢气罐的热行为。特别关注了罐内气体以及罐体不同位置外表面的温度测量。对它们随时间变化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所有测试都是在没有对氢气进行预冷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氢气填充阶段,在所研究的所有罐体中,罐内气体的温度分布几乎是均匀的。IV型罐中的温度升高高于III型,且这种差异随着用于填充的质量流量而增大。在III型罐中,在不达到85℃允许的最高温度限制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两倍以上更快的填充。罐内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气体温度的升高就越低。在高压保持和排空阶段,罐内气体中形成了垂直温度梯度。这种效应在IV型罐中更明显,在罐体上三分之一处出现了最陡的梯度。排空越快,气体温度的分层就越高。外部温度跟随内部热演化,但存在时间延迟,这取决于测量位置、罐体类型和材料,以及填充和排空期间使用的质量流量。金属凸台的响应速度比罐体的外表面快得多,这可能表明可以研究一种方法,通过监测凸台的温度来跟踪填充过程中内部气体温度的演化。在这方面,观察到铝合金凸台比不锈钢凸台更受青睐,因为前者材料更高的热扩散率导致对入口气体温度的响应比后者更快。如预期的那样,IV型罐中罐内气体温度与罐体外表面之间的差值比III型罐大,并且局部外部温度(罐体的顶部和底部表面)对局部内部温度分布做出反应。在排空速度较慢时,在排空阶段结束时发现罐体的外表面温度接近平均气体温度。本文来源:Compressedhydrogentanksforon-boardapplication:Thermalbehaviourduringcycling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