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给2024年高考生和家长:谈谈STEM与计算机相关专业

12天前浏览1171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天以我在力学和工程的这几年的经验,给相关的高考生和家长谈一谈STEM领域的专业。为了给一个较为符合实情的评价,我不会评价每一个专业,而是从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和行业特点来叙述。篇幅限制,仅从技术工作和基础科学研究两个方面论述。


     

什么是STEM?

     


 


如上图所示,STEM分别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


致力于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


一般来说,可选的方向主要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力学、经济学和生物学。


目前基础研究在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国家支持的力度也很大,毕竟能改变人类生活和世界的技术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科学。


但是从事基础研究需要博士学位,也就是本科毕业之后要面临升学的选择。目前考研的人数日趋上涨,而且每年通过考研上的研究生招生指标也在减少,大部分人都是保研。如果出国的话竞争相对于以前也会更加激烈。况且,现在基础研究领域更偏向于招收有海外研究和工作背景的博士,因此,致力于当科学家,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的最好的选择是出国。


无论是出国还是升学,最重要的就是绩点(也就是本科的成绩和排名)。其次还要有相关专家的推荐信、学术和科技比赛的奖项、科研成果(论文、专利、软著等)等其他支撑材料。现在科学研究开始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很多优秀的本科生一作发顶刊都是常有的事情。


下面再来谈谈本科和硕博阶段关键的事情。本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也会有暑期的培训、对外交流、也有的学生会去老师的实验室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到了大学,学的内容和高中的内容变化会比较大,内容更多、难度会更大,老师上课的节奏也会加快。而且大学纯靠自觉,不会有老师管,没交作业、平时的考核没过关的话会影响平时分。


硕士一般国内是三年,国外1-2年都有,具体看项目类型。国内大致是第一年上课,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软件和科学写作相关的方法和技术。第二年参加课题组内的项目,第三年准备硕士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或读博。国外的硕士分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授课型硕士基本上是上课,很少或基本不涉及科研。研究型硕士除了要上课还要参与科研,压力较大,而且研究型硕士不仅录取要求更高,招生人数也少,比研究型博士还要难录取。


博士一般4-6年,具体时间要看项目、科研进展和导师团队的评估。博士也需要上课,参与科研。很忙,压力也很大。


目前国内外高校的教职,都要求做博后,积累科研经验。拿到教职之后也会有考核、基金、项目、论文的要求。


从事科学研究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需要持续地付出、热爱。


想做技术相关的工作的:


这个可以选择的就很多了:基础科学、工程学和计算机都可以。


计算与应用数学、计算与应用物理、计算与应用力学和电汽、能源、材料等工程学科就是典型。


这一类学科就是学的东西特别多、特别杂。最基本的设计和分析相关的绘图、软件、计算需要学习,基础的相关学科和理论也需要学习,还有专业内相关的行业和工程学知识也需要学习。相对于文学类专业的学生忙的多。


工程学本科毕业就能找工作,但是现在也出现水涨船高的现象。况且现在技术也在革新,企业无论是研发还是应用都倾向于招收硕士和博士。


技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被广泛应用,创造价值。因此,读硕士和博士要注意自己的选题,是否是前沿的,是否有潜力能够被大量应用,以及技术成熟度如何?


从事技术相关的可以在高校也可以在企业。高校主要是做基础的理论、算法等,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企业主要是做应用和开发,更为看重商业和经济效应。主要做的就是工程咨询项目。


从事技术相关的学生,平时除了上课,还会有实习。大部分都是去工厂、企业内部参加工程实践。除了要把课程学好,把实习做好,参加比赛,积累经验和方法以外,最重要的要注意:1. 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看待问题,批判性的、一分为二的审视问题本身;2. 扎实掌握数学、物理和力学中的相关原理,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3. 注意积累和学习前沿的技术和方法并思考如何与自己的领域相结合;4. 积累工程经验和人脉关系。技术工作非常重视经验和人脉,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领域。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化学理论自动驾驶材料数字孪生工厂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14
最近编辑:12天前
江野
博士 等春风得意,等时间嘉许。
获赞 17粉丝 18文章 190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