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在英文期刊中署中文姓名, 到底有哪些难点

7天前浏览372

长期以来,英文期刊中的中国作者只能使用拼音署名,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扰。由于中国姓名按照拼音来写,重名率很高,导致区分作者身份变得困难。这种不便不仅影响了作者的学术声誉,也给读者和研究者带来了识别上的挑战。

早些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尝试。他在2011年发表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的一篇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中文署名。2015年,张启发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几篇论文也使用了中文署名。这一尝试显示了国际期刊对多语言署名的兼容性,并且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些知名英文期刊也开始提供在作者名后添加母语名字的选项。例如,《Nature》和美国物理学会(APS)旗下的期刊允许中国、日本和韩国作者在其拼音名字后加上母语名字。这一做法最早由APS在2007年试行,以帮助解决拼音重名的问题

 
 
 

然而,中文名字只能出现在PDF和HTML版本的论文中,而不能出现在搜索结果或索引服务(如PubMed和Web of Science)中。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技术兼容性

目前,大多数国际索引和数据库系统仍以拉丁字符为主,这些系统对非拉丁字符的处理能力有限。将非拉丁字符引入这些系统可能会导致技术上的复杂性和兼容性问题。

一致性和标准化

学术数据库和索引服务需要保持一致的标准,以确保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性和可检索性。使用统一的拉丁字符有助于维护这些标准,避免在搜索和引用过程中出现混淆。

检索效率

非拉丁字符的处理可能会影响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国际化的数据库中,引入多种字符集可能会增加检索系统的复杂性,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尽管中文名字只能出现在PDF和HTML版本中,但这仍是一个重要的进步,有助于提升文章的本地化识别度和展示作者的文化身份。希望这一新功能能为广大中国作者带来更多便利和自豪感。同时这种多语言署名方式在国际期刊中尚未普及,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尝试和认可,未来有望成为新的标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更多便利和尊重。

来源:现代石油人
农业Plan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2
最近编辑:7天前
现代石油人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粉丝 20文章 716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