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谈谈博士毕业答辩那天的感受~

7天前浏览1325

大家好,我是N多。博士毕业答辩已经过去了一周了,这一周确实非常的忙碌,整理各类毕业材料整的头大,现在终于告一段落了,中间分享了两篇推文,一篇是毕业时的心情,一篇是我的博士答辩PPT模板分享。发现评论区小部分人对我分享的PPT进行无脑嘲讽,对于这部分人我想说的是:分享PPT的初衷并不是要彰显我有多么的牛逼,主要是给那些即将毕业的硕博提供一个毕业答辩的思路,如果觉得模版好可以直接用,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觉得不好可以用其它的模版,但上面肯定有些东西可以给你的PPT做一步提升,取长补短。说实话做自媒体这么久,被人喷我都习惯了,没啥玻璃心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可以提出批评。关键问题是你要把不好的地方指出给其他人提供参考,我们大家一起学习进步,这样大家在参考这个PPT模板的时候看看评论区的意见,对很多人有更大的提升。因为很多东西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每次分享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就算我这个ppt就算再差我也毕业了,对我没有任何的影响,如果您的建议可以让未来即将毕业的硕博做PPT时做一份提升,那就是意义。评论区我是直接开放精选的,评论要具有兼容性,但以后一些负能量的评论我就不放出来了,没有任何的意义。之前我分享了毕业论文里第一章的技术路线图,被很多人说繁琐秀肌肉,我也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把图改成了概括全文的流程图,中间加粗了的部分是技术路线图,将技术路线图嵌套进了流程图,后续预审和盲审时没有人提出问题,最后三个专家都是A。所以说我分享大家评论,都是相互进步的过程。之前的推文我在评论区说出了具体问题,并在后续的推文也提了改进。所以说,我们大家最终的目的都是共同进步。

好了言归正传,谈谈我的这次博士答辩。请来的答辩专家都可谓都是重量级人物,答辩主席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答辩委员会成员有我们学院的院长,有PRL(物理顶刊)杀手,有一个专家最近发了大子刊,有一个专家最近发了子刊,看到这些大佬就让人瑟瑟发抖了。一般在请答辩专家时至少需要2个校外专家,加上秘书得6个人,答辩时间得30分钟以上。由于我博士期间的工作量比较大,在准备的时候差不多50分钟,结果答辩时由于3个同学,时间有限,我中间少讲了很多才把时间控制到了35分钟,最后是被各个专家轮番轰炸半个小时左右。期间有些问题确实超出了我的考虑范围,我硕导和博导轮番上阵为我解围。其实在回答问题时也是有一些小技巧的,比如专家问到你的知识盲区的时候,千万别胡诌,因为你的回答没有让专家满意的话他会一直揪着这个问题不放,如果冷场那真的就尴尬了。只需要礼貌地回答:“谢谢专家的提问,这个问题之前在研究时一直没有考虑过,您这么一说确实打开了思路,在答辩结束后我再去查文献好好研究”。一般只要这么说,专家也不会继续深究。

说实话这篇论文在改了这么多遍后还是有一个格式问题,我之前在推文分享经验的时候说毕业论文得重新组图,子图的序号的大小得统一。但我没有把子图序号的位置统一就被说了。之前改完盲审意见后一个表格的参考文献顺序也乱了,还有几个图有点小需要放大……这些大家后续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注意。

因为这一年我参加了很多大型比赛,都是台下很多人的,尽管下面坐着的都是大佬,但我是一点都不紧张的,懂的都懂,只要盲审通过答辩都是必过的。说实话,从小性格内向,只要上课老师提问一点到我的名字,我就感觉一颗惊雷在我耳边爆炸,即使会的问题起来后大脑也一篇空白。所以读研读博后一直努力在克服这种问题,都说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所以只要有上台机会我都会努力争取,所以现在在舞台上基本不怎么紧张。希望有这方面缺点的同学也努力克服台上恐惧。

因为很多同学的上台经验少,所以在自己上台之前就一直非常紧张,然后不停地背演讲稿,其实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是:你在上台前认真看其他同学的答辩,大脑放空,不要老想着自己上台后怎么样怎么样。当你沉浸在别人讲的PPT里的时候,你自然就不紧张了,很多还没答辩的同学可以试试,如果有效记得来下面的评论区回复哈。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参考直接背东西的话是要熟记内容,但如果有PPT为记忆辅助的话照着PPT往下走就行,答辩前自己演练2-3遍就可以啦,没必要在答辩的时候一直看演讲稿。

希望我的这次答辩经历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来源:现代石油人
ACTComsol断裂非线性化学电子油气MATLABUGpython岩土声学离散元裂纹理论材料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6-22
最近编辑:7天前
现代石油人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粉丝 20文章 716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