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岁门槛” 这一现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也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法律法规、企业用人观念、劳动者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工具不断涌现,尤其是在研发领域,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35 岁以上的研发工程师可能由于家庭、生活等各种原因,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相对较慢,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就导致他们在与年轻员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面对如此严峻的 “35 岁门槛” 就业困境,研发工程师们该如何破局?又该去哪里寻找提升自我、突破困境的机会呢?
3月19日-4月30日,仿真秀主办的"研发工程师职场仿真主题月",将围绕研发工程师们的仿真专业能力学习、知识体系搭建和求职,邀请仿真行业专家、HR经理和企业负责人做线上系列讲座,发布工程仿真好课白名单,推出金三银四研发工程师求职招聘季和组织仿真行业专家库老师技术答疑服务等活动,助力研发工程师突破就业困境。以下是研发工程师职场仿真主题月系列报告会报名入口,欢迎点击查看。
3月19日 传函法驱动的电机噪声计算原理与软件开发 (点击报名入口)
3月23日 从入门到精通:航天器热控工程师的快速成长之路 (点击报名入口)
3月27日 破解“35岁+”就业困境——工程师职场仿真之路怎么做? (点击报名入口)
3月30日 掌握ABAQUS -Hypermesh联合仿真,离offer更近一步 (点击报名入口)
4月03日 驱动电机热固耦合仿真关键技术及行业应用 (点击报名入口)
4月10日 基于医学影像的AI+体外实验+CFD血流动力学研究 (点击报名入口)
4月17日 万亿低空经济新蓝海,垂直起降无人机仿真前沿技术解读 (点击报名入口)
基于医学影像的 AI + 体外实验 + CFD 血流动力学研究在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中价值显著。其应用场景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风险预测、动脉瘤血流扰动分析、支架植入术后血流改善评估,以及人工心脏瓣膜等器械的优化设计。通过 AI 快速建模、体外实验验证与 CFD 多参数仿真,可揭示疾病机制、辅助手术规划、降低器械研发成本,推动个性化诊疗和血流动力学研究从理论到临床的高效转化。
4月10日20时,工程师职场仿真应用技术报告会第六期将邀请仿真秀优秀讲师——血动力仿真老师做《基于医学影像的AI+体外实验+CFD血流动力学研究》,欢迎大家提前报名和分享。
一、授课嘉宾介绍
血动力仿真 仿真秀优秀讲师 与心脑血管医院合作近10年
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中科院 Top 1区9篇,2区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项目10余项。从事数学、流体力学与医学领域的交叉研究,重点围绕“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的优化”,聚焦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脑动脉瘤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和风险,对支架、靶向药物等治疗方案进行优化,为个性化诊疗奠定理论基础。基于患者 CTA/MRI 影像,利用理论建模、数值模拟、图像分割、体外循环实验、深度学习等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及临床医生的极大肯定和好评,多次受邀血管大会,相关成果编入临床相关书籍,有望应用于临床。
血动力仿真技术服务入口:
二、授课内容
1、血流动力学基础及仿真流程
2、血流动力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场景
3、围绕血流动力学的相关研究,包括:心血管系统多尺度耦合模型、体外循环实验、图像分割、基于PointNet+PINN的血流动力学预测
4、医工多年合作经历中具体解决了哪些临床痛点问题
5、技术交流与答疑
三、用户得到
1、了解血流动力学仿真原理与基本流程
2、掌握血流动力学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3、了解血流动力学相关的拓展研究(如何结合体外实验、深度学习等)
4、通过已有医工案例启发科研灵感
四、适听谁看
1、从事心脑血管CFD血流动力学仿真的医工研究者
2、基础薄弱且希望快速掌握血流动力学仿真的临床医生
3、医疗器械、科技公司研发工程师
4、希望将血流动力学与深度学习、体外实验结合的研究者
五、如何报名
扫码进入工程师职场仿真技术直播交流群,观看直播与回放,领取最全仿真秀设计仿真学习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