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许晓青博士:声景生态与自然感知
同济大学许晓青博士:声景生态与自然感知
开播时间:2022-11-02 09:00:00主讲嘉宾:仿真圈

750-420.jpg

由北京声学学会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声学分享客》第三十六期将于2022年11月2日(星期三)上午9:00在仿真秀官网和APP首播,欢迎各位上线交流。

1.jpg

   

主讲人:许晓青博士  同济大学助理教授 

报告内容:声景生态与自然感知(应主办方要求,本期报告暂不提供回放)

1、报告人介绍

许晓青,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学院风景园林系助理教授,自然资源部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感知分实验中心(Bio-CPU Lab)” 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管理,声景规划与设计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5项。参与国家与省部级基金及课题5项。主持和参与了10余项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世界遗产地的规划实践。发表论著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5年中国博士后派出计划”。

1、报告摘要

报告将聚焦声景作用的两个方面,1)声景生态如何反映生物多样性。结合大山包自然保护区、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探讨声景的时空分布特征、声景规划与噪声管理等问题。2)保护地的声景资源对人的健康疗愈作用,介绍各国自然宁静规划,并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为例,阐释声景与情绪响应的关系。结合设计实践探讨声景营造与疗愈。

2、关于北京声学学会

北京声学学会成立于1983年。由马大猷、杜连耀、应崇福、车世光、方丹群等人发起。是致力于北京市声学行业科普及推广的社会性组织,在北京市民政局备案注册。现任理事长魏志勇,秘书长吴瑞,其中现任理事51名,会员521名,团体会员30个。学会挂靠单位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北京声学学会设有环境噪声、建筑声学、水声、电声、超声、医学超声、语言声学七个分会,及青年工作组和科普工作组。北京声学学会每年开展青年培养工作及科普宣传工作,为北京市声学技术及行业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声学学会培养青年人才,组织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向北京市推荐声学行业里的优秀青年工作者。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科技周等各项科普主题的活动。并组织沙龙活动,组织会员交流沟通。为彼此提供交流的平台。北京声学学会开展声学咨询服务,为社会及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声学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

诚邀各位专家通信莅临和分享技术交流,欢迎分享

长图.jpg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