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方法并不新鲜。与SaaS、云和许多围绕数字化转型概念发展的技术一样,许多人认为敏捷方法在未来将无处不在。然而,对于许多硬件制造商来说,这会使他们与潮流脱节。他们很可能知道敏捷方法,但认为敏捷方法只用在软件开发方面。物理产品背景下的敏捷产品开发完全是另一翻情境,许多人仍对此抱有疑问。
敏捷产品开发,顾名思义,是将软件方法 论应用于物理制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使用敏捷方法构建产品,或者更直白地说,像制作软件一样制作硬件。
这次,我们不会全面探索敏捷产品开发的潜力,而是提供一个概述,回答以下问题:敏捷方法从何而来?软件开发理念如何在制造业中发挥作用?敏捷产品开发的当前状况是怎样的?
敏捷方法在软件领域的历史
虽然敏捷原则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但我们知道该术语是何时完全形成的。敏捷宣言创建于2001年,当时17位软件开发人员聚集在一起讨论轻量级开发哲学背后的潜力和策略。正如这段历史所表明的那样,敏捷方法纯粹是在软件领域产生的。该宣言可分为12条核心原则和四个核心价值观,所有这些都旨在促进更高水平的协作、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快的产品交付时间。
敏捷宣言首次亮相后,迅速在软件领域广泛传播,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积极的方法。基于其设计理念,使用敏捷方法提高了生产力,缩短了产品交付时间,并加强了团队之间的沟通——在分配工作时尤其如此。
然而,虽然所有这些积极因素都体现在软件领域,但硬件领域的许多人对敏捷方法能否在软件领域得以推广表示怀疑。在敏捷中完成的工作被分解为多个冲刺阶段——快速、预设的工作持续时间通常持续数周,并以可交付的产品结束。在软件中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在硬件中似乎并非如此——至少当冲刺必须持续数周并且如果每个冲刺阶段结束时的预期结果仅仅是一个可用的产品时尤其如此。
为什么敏捷方法在硬件开发中是有意义的
乍一看,多次迭代的想法似乎否定了敏捷在产品开发中的适用性。始终如一地生产可用产品只是为了在下一个冲刺中立即对其进行迭代,一遍又一遍,直到生产出最终产品,这是不可行的。这种推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许多制造商将敏捷指定为单独的软件工具的原因。
然而,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可以归结为取其长处与完全照搬的问题。仅仅逐字逐句地采用敏捷原则,可能会对硬件制造商来说有些难以接受。相比之下,我们应该敏捷方法融入硬件思维,将敏捷的精华带入制造领域。让我们再分解一下。
所有产品开发都有一个从构思到产品发布的生命周期。冲刺阶段只是另一种分解生命周期阶段的方法。冲刺的要点是有一个有方向的、可实现的目标。在软件中,这种目标通常是发布产品。然而,对于硬件而言,最终目标并不是字面意思能确定的。可衡量的进展就足够了,甚至可以帮助将复杂的硬件开发分解成清晰、有凝聚力的几部分就可以了。
甚至医疗保健等受监管的行业也可以利用敏捷方法。如果平均产品开发周期为两年,制造商应该考虑在六个月内可以实际完成哪些工作。两年的周期变成四个冲刺阶段,检查和产品评估。通过使用敏捷方法,制造商可以为自己设定基准、团队检查同时使硬件开发过程透明度更高。
敏捷产品开发的现实可行性
分布式硬件制造的想法并不新鲜。事实上,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分布式生产已经实施了几十年,甚至可能是更长的时间。敏捷产品开发只是为硬件制造商提供现代工具,并大幅提高分布式工作的能力。这超越了Zoom和其他视频会议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会优先考虑跨团队协作并改善内部对话与合作。
今天,沟通和协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市场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部分原因是客户的期望造成的。客户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且他们想要很快就得到想要的结果——这就缩短了预期的上市时间。组织还必须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断变化的全球态势以及许多其他复杂情况。
敏捷产品开发应用了敏捷宣言的精华:包括增加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内部沟通、频繁的产品开发检查、明确概述的目标以及自组织、积极主动的团队结构,并将其应用到硬件领域。组织不必完全采用敏捷方法就可以看到它的好处。每个公司都是不同的,而敏捷方法又是灵活多变的。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成功之路通常是通过取其长处而不是完全照搬来实现的。敏捷产品开发可以帮助组织更快地创新,同时开发卓越的产品并在日益动荡的世界中有力地应对不确定性。
关于PTC
PTC使全球制造商能够通过软件解决方案实现两位数的影响力,这些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够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运营效率并提升员工生产率。PTC与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各种灵活性,客户可借此灵活地部署其技术,以在本地、云端或通过其纯SaaS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在PTC,我们不只是想象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更是要将想象变成现实。
- THE END -
PTC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