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麦格纳对全轮电驱动场景下ASM与PSM的系统比较研究

6月前浏览7705



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都是电动全轮驱动的解决方案,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损耗、响应时间和成本。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发展,特别是C和D级别车型对更大驾驶范围的需求,辅助驱动的重要性也在增加,这为电动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摘要
辅助驱动对所有驾驶特性都有积极影响,因为它通过额外的驱动轴支持主驱动器。驾驶员会体验到增强的牵引力和更好的操控性。因此,在电动乘用车中,除了感应异步电机(ASM)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永磁同步电机(PSM)。麦格纳动力传动系统研究了这两种解决方案的拖曳损失、响应时间和成本。

市场展望

在短短几年内,C级和D级的高产量电动汽车已经确立了它们在市场上的地位。很明显,对于这些大批量应用来说,辅助驱动装置的重要性也在增加。它们通过第二轴的驱动来补充主驱动。在D级车中,可以预期[1]一些汽车制造商将来会交付几乎一半的车型配备辅助驱动。这种发展的原因不仅在于通过辅助驱动实现全轮驱动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电池电动车在需要更长续航里程时对额外动力的需求。
除了油箱之外,电池是这里的一个显著重量因素。因此,一些最近的车辆发展不仅提供了不同尺寸的电池,而且还提供了可选的第二驱动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抵消这些较大电池的重量,以增加所需的推进力。在最终客户沟通中,这种推进系统通常被称为“双电机全轮驱动”,例如特斯拉越来越多地使用。对于入门级中档车辆来说,典型的配置是电动机功率高达约150千瓦,仅有一个驱动轴,续航里程从350公里到500公里不等。在这些基础上,性能车辆可以配备两个驱动轴,最大总输出功率可达300千瓦。原则上,这种级别的动力也可以通过一个更大的驱动装置来产生并投入使用。

图1:比较一个较大的驱动器(左侧)与两个带有辅助驱动器的驱动器(右侧)在250千瓦功率、500公里电驱动续航里程和5.5秒加速至100公里/小时驾驶速度时的优势:增加一个辅助驱动器可以在成本、性能、效率、全轮驱动功能、牵引力和驾驶安全方面带来优势(© 麦格纳)

然而,这要么需要一个六相电机,要么需要将电压从400伏增加到800伏。相比之下,添加辅助驱动器可以实现一种成本效益高的方法,特别是针对电力电子设备或逆变器。此外,这还带来了效率(负载平衡)和驾驶动态(牵引力和安全性)的优势,如图1所示。在这篇文章中,麦格纳动力公司比较了两个具有可比输出功率的辅助驱动器和一台带有异步电动机(ASM)的驱动器的性能,另一台则带有永磁同步电动机(PSM)。图2(a)显示了两款设计中定子的对比。两者都与一个相同的PSM主驱动器相结合。评判标准包括:
在系统比较中检查的是拖曳损失、辅助驱动的扭矩响应时间、峰值功率和持续功率,以及封装、重量和成本[2]。PSM和ASM都在麦格纳进行批量生产。

图2:左侧为PSM(永磁同步电机)定子与右侧ASM(交流同步电机)定子的尺寸对比,两者在峰值功率相当的情况下(a);以及用于辅助驱动无损解耦的机电开关解耦元件(蓝色)(b)(©麦格纳)。

拖曳损失

与具有相同总功率的单个驱动器相比,双电机驱动器的效率优势主要是由于可以关闭辅助驱动器。这通常是在持续驾驶和低负载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日常驾驶中占操作时间的90%以上。这允许在优化的负载水平上操作主驱动器。然而,与ASM和PSM调查的二次驱动器在其工作原理上是根本不同的。通常,ASM被认为特别适合于二次驱动,因为在非活动状态下没有电磁和很小的机械阻力损失。不可否认,即使采用优化设计,持续的轴承和油溅损失也将占WLTC中约150W的损失。
相比之下,带有PSM的麦格纳二级驱动系统包括一个解耦元件,如图2 (b),可以完全断开电动机的连接。狗爪离合器大多是打开的,只有在需要时才会通过电动机械接合。在开启状态下不存在机械损耗。只有在需要时,才需要一个小的驱动功率。在WLTC中,整个二次驱动系统的耗散损耗约为35W。
由于ASM始终耦合在一起,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损失。另一方面,扭矩通常在约60至70毫秒内可用。PSM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有所不同,因为还需要考虑齿式离合器元件的耦合时间。只有当电动机从静止状态达到所需速度时,它才能关闭。实际上,已经证明大约250毫秒的耦合时间是驾驶员无法察觉的。这种耦合时间一直保持到大约130公里/小时的速度。对于C/D级应用来说,这通常是足够的,特别是几乎世界上每个国家(除了德国)都有速度限制。在WLTC中,其最高速度为131.3公里/小时,与ASM二级驱动相比,效率提高和额外的续航里程约为3%,如图3所示。
在耦合电动机之前,速度差异不可避免地随着驾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麦格纳提供了可选的操作策略Decoupling+,即使在较高速度下也能优化耦合时间。该策略分为三个阶段:正如前面提到的,在约130公里/小时的速度范围内,PSM将从静止状态耦合。在这个速度之上,它将以低功率需求以定义的速度驱动,以便减少速度差。最后,在高速公路上,它会持续耦合,因为需要大量的总功率。结果,Decoupling+策略允许在高速时灵活调整效率和动态性能。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选择性驾驶模式(如Eco、Sport等)提供这种功能。

图3 WLTC中使用PSM、ASM或具有解耦元件作为辅助传动的PSM时的电动驾驶里程的模拟比较(基础:SUV,电池电动,D级,长续航)(© 麦格纳)

横向动态特性

当只考虑牵引力和纵向动态时,带有ASM(自动变速器)和PSM(电驱动桥)辅助驱动的系统在功能上只有很小的差异——PSM解决方案在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对于使用两个驱动轴进行横向动态干预的情况,可以通过纵向转移扭矩(纵向扭矩矢量控制)来影响转向行为。扭矩干预只需要较少的电机扭矩,但非常短的响应时间至关重要。在2021年瑞典冬季测试中,麦格纳公司能够使用EtelligentReach展示车展示一个包含两个PSM驱动器和解耦功能的系统,即使在高速过弯时也能实现高水平的驾驶安全。对于横向动态干预,扭矩建立的响应时间应尽可能短,因此,进入曲线时,PSM辅助驱动的齿式离合器将会提前闭合。为此,使用了一个包括车辆所有可用传感器数据的物理车辆模型。即使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实现类似于ASM的行为。从长远来看,这将在操作策略中补充基于传感器的预测系统和添加基础设施数据。

图4:ASM和PSM在速度上的峰值功率比较(© 麦格纳)

ASM和PSM的电机特性

到目前为止,主要讨论了由于电气或机械解耦导致的不同功能特性。然而,在评估功能特性和成本时,实际中 特定电机特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比较基于ASM和PSM满足相同输出功率要求的假设。例如,峰值功率必须能够持续提供30秒。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时长涵盖了典型的驾驶情况,比如从静止状态加速、进入高速公路或者超车。此外,在热稳定状态下,最高速度和最大功率输出的连续行驶时间分别需要达到15分钟。在这方面,ASM显示出明显的劣势。ASM的峰值功率会降至其最高值的约60%,直至最高速度,如图4所示。因此,它需要通过过度设计来补偿这一点。另外,ASM的热稳定性较差。在多次在高负载下加速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意外的功率下降。为了消除这种情况,需要比PSM复杂得多的冷却系统。

图5 PSM二级驱动与可选解耦+操作策略(右上角)的控制单元的必要组件(© 麦格纳)

成本比较

通常认为ASM(感应异步电机)在成本效益上一般更为优越,因为它是一种简单的设计,不需要使用磁铁。这种看法可能是正确的,只要我们考虑的是固定式应用。然而,对于以高动态需求、电机速度与驱动速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以及相关的高负载和效率要求为特点的乘用车应用来说,情况并非如此。
在单一组件级别上,图5所示的带有解耦元件的PSM辅助驱动显然涉及狗离合器和磁铁的额外成本。此外,还需要额外的逆变器输出。
另一个次要因素是冗余的12V电源供应,这是在发生错误时启用主动短路所必需的。ASM不需要这个,因为当电动机不活动时,其电开关设计为打开状态。最后,解耦策略需要一次性开发成本。
对于另一方面来说的ASM(感应异步电机),由于其额外的尺寸和更高的冷却要求,成本更高。它需要更多的外壳材料如铝材、更大的定子以及更多的铜线用于绕组。实际上,定子的额外成本超过了与功率相当的PSM(永磁同步电机)中磁铁的额外成本。由于ASM一直旋转,因此需要一个复杂的轴承系统来最小化摩擦损失。此外,还需要一个所谓的负载卸载保护电路。这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突然负载下降时出现电压峰值,这可能会损坏逆变器。这个保护电路包括一个电子开关和欧姆电阻器。为了改善不利的热稳定性,ASM需要一个主动流体冷却系统,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油泵、一个油冷却器和带有附加密封件的封闭油室。假设辅助驱动器的峰值功率为100千瓦,对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PSM辅助驱动的总成本略有优势。即使考虑到稀土材料的成本增加风险,可能会导致永磁同步电机的磁铁成本上升,但PSM也保持了一个小小成本的优势。

结论与展望

麦格纳进行本次研究的结论并不能说明:“与ASM解决方案相比,带有解耦元件的PSM辅助驱动是更好选择”。车辆的特殊需求和特性仍然是决策的关键。在C/D汽车细分市场中,像包装、重量、效率以及在整个速度范围内稳定性且可重复性的行为等标准起着重要作用。已经证明,带有PSM的辅助驱动至少在成本上是中性的。通过智能策略演示器,麦格纳建立了一辆实际上证明了PSM辅助驱动所描述的功能特性的车辆,表1。即使没有ADAS和连接系统,也可以展示出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的提升。借助摄像头单元等预测性系统以及导航数据和云信息,未来有可能进一步优化PSM二级驱动系统,并加入解耦元件。

表1:与具有解耦元件的100kW辅助驱动器的ASM和PSM驱动相关产品特性比较(© 麦格纳)

参考文献

[1] IHS Markit: Automotive Production Database Release. June 2021

[2] Lindvai-Soos, D.; Neß, W.; et al.: Magna Powertrain Future Products Study: Relevant properties of ASM/PSM for dedicated secondary e-drive systems. February 22, 2021


  


来源:电动新视界
System电源电路汽车电力电子电机材料传动控制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2
最近编辑:6月前
电动新视界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信息分享,新...
获赞 90粉丝 120文章 146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DeepDrive高效低成本双转子径向磁通电驱动系统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双转子径向磁通电机技术。该技术提高了电动驱动器的效率,同时显著降低了材料和制造成本。文章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概述了在效率、性能、材料使用和生产方面的具体优势。从材料的角度来看,对电工钢板的需求非常低,尤其值得注意是降低了磁铁的用量。结合创新的低成本变频器,可以制造出更加经济实惠、高效的驱动单元,无论是作为中央驱动器还是轮毂驱动器,都将大大降低电动车辆的制造成本和能源需求。一个示范性的设计案例展示了该技术作为主驱动器或全轮驱动轴的适用性。本文最后,提供了设计案例的功能和耐久性验证状态的概述。介绍高昂的采购和运营成本仍然是潜在电动车消费者面临的障碍。除了电动驱动单元的成本外,重点特别放在电池成本上。因此,电动驱动单元的发展目标不仅是降低组件成本,还要提高效率,这反过来对电池成本有很强的影响,或者为客户提供更大的续航里程。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初创公司DeepDrive已经开发、验证和申请了一项新型电动驱动技术的专利。该机器拓扑结构基于双转子径向通量排列,并提供两个主要优势:显著提高效率和通过减少原材料使用和简化制造工艺降低组件成本。当作为轮毂驱动器使用时,可以实现增加高达20%的续航里程。在作为齿轮传动的中央驱动器应用时,可以显著超过现代驱动系统的循环效率,同时降低材料和制造成本。 DeepDrive双转子径向通量电机DeepDrive双转子径向通量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优势是基于用第二转子替换磁性背铁(“定子-轭”)。在传统的径向通量电动机中,磁通线必须始终通过定子-轭闭合,这是电动机核心损耗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用同步旋转的转子替换固定的背铁,气隙面积加倍,而铁芯长度保持恒定,消除了定子轭中的核心损耗,并为磁铁提供了更多空间。这种无轭双转子机器的横截面如图1所示。其特征是在定子层压叠中磁通的纯径向流动;所有场的切向分量都在同步旋转的转子中传导。定子中显示的小切向桥仅用于输送、组装和定位导体等纯机械目的。图1:双转子径向通量电机的剖面图尽管已知其优点,径向通量双转子机器的构造尚未成功,因为以往没有办法支撑定子中产生的扭矩。由于内外部的旋转部件,定子层压叠不能像传统的静止壳体中那样安装(例如压入、螺纹或粘贴)。因此,扭矩必须传导到定子层压叠或定子绕组的轴向端,并在那里得到支撑。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即绕组和由轴向分割的单个层压叠组成的定子,对于机器轴线没有扭转刚度。迄今为止,由于在整个寿命期间温度抵抗力和扭矩波动方面的高要求,尤其是在汽车应用中,尚未实现对额外支撑结构或使用封装材料的替代概念。DeepDrive双转子技术通过赋予绕组承载扭矩的支撑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为此,绕组被构建为波绕组,导体棒沿着机器轴线以螺旋形式运行,它们在两端通过激光焊接相互连接。导体棒被 插入到两个环形定子层压叠的槽中,这两个层压叠通过对个别层压叠进行逆转(“扭转”),以跟随导体几何形状。导体棒的起始点和终点之间的扭转角确保每个极产生一个导体环,配合适当的布线,可以创建每个极具有整数个槽的分布波绕组。导体棒在轴向端由一个铝制的契合式支撑元件固定。通过这个契合式支撑元件实现绕组的冷却,该元件连接到一个轴向排列的冷却通道。轴向和扁平设计的冷却通道从制造的角度来看很容易集成到轴承护罩中,并同时作为整体系统中轴向安装在机器上的逆变器的冷却通道。 图2:扭刚度良好、自支撑绕组的原理。该绕组被构建为波绕组,导体棒沿着机器轴线以螺旋形式运行,它们在两端通过激光焊接相互连接。由此产生的类似框架的结构可以在轴向方向传输非常高的扭矩。由于契合式支撑元件的相互锁定固定,生成的类似框架结构(见图2)可以在不引起不允许的大变形和应力状态的情况下传递高扭矩。这是因为在生成的框架结构中,当受到切向力时,导体主要必须吸收拉伸和压缩应力。与轴向平行、笔直导体配置相比,机械应力可以显著降低,扭矩的支撑在整个使用寿命内可以在纯铜的强度限制内得到保证。所描述的结构将绕组的扭转刚度(对于扭矩传输能力至关重要)与具有相同导体尺寸的传统绕组安排相比,提高了超过40倍。通过定子结构,波绕组创建的分布式绕组同时进行了扭转和短距的设计,从而产生非常低的谐波气隙磁场。这使得可以使用实心的、即非层压的低合金钢作为转子的背铁材料。结合表面安装的永磁体,有效气隙足够大,几乎完全避免了定子槽对转子的影响。随着朝轴向端逐渐增加的短距设计导致主磁场绕组因离开中心轴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 — 这导致与传统绕组相比,场振幅降低了10%至15%。由于非常短的绕组悬挑和因此低的铜损耗,归一化的绕组损耗仍然可与传统安排相媲美。 双转子径向通量拓扑的优势双转子设计提供了几个优点,如改善了扭矩输出和效率,降低了材料和制造成本。这些优势导致了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的下降。 性能和效率优势关于可实现的扭矩,最初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加倍气隙面积可能会使输出扭矩大约加倍,但这仅在极少数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在实践中,特别是在使用稀土磁铁的车辆应用中,进一步的设计标准,如场弱化能力、铁饱和、部分负载效率和材料成本限制了扭矩密度的可实现优势。此外,第二个气隙最初会增加铁路线的磁阻。然而,在具有相同外部尺寸和相同磁铁质量的电机中,与单个(内部)转子安排相比,扭矩增益约为30%。这可以解释为: 外转子由于较大的力臂对扭矩的产生贡献显著; 双气隙由于槽交叉场导致泄漏显著降低,从而在高定子电流下显著减轻铁路线的负担。在效率方面,消除定子箍的铁损耗在低部分负载范围内带来了显著优势。在WLTP等驾驶循环中,这导致降低了高达30%的损耗。双转子机器在效率方面的另一个优势是由于电流位移而导致的频率相关铜损耗的显著减少。在传统的牵引机器中,这些损耗是制造非常复杂的六、八或更多导体堆叠在槽中的发条绕组的主要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减小导体高度会减少高供应频率下的铜损耗,但另一方面,会导致发条制造、弯曲工艺和焊接工艺的大幅增加。 在双转子排列中,通过磁性未加载的桥架将各个导体进行磁性分离,显著降低了导致电流位移的槽交叉场,从而导致频率相关电阻增加的急剧减少(见图3)。在具有可比较的导体高度和1 kHz供应频率的情况下,电阻增加量减少了60%以上,这使得可以构建一个双转子机器,其导体横截面非常容易制造,并且只需要将两个导体叠放在一起。由于这个特性,焊接点的数量也保持在很低水平。图3:双转子机器中的电流位移减少双转子机器的特点是由电磁力引起的非常低的声音排放。绕组拓扑仅产生非常低的电磁切向力,并且没有由于椭圆化或摇晃的径向力而引起的激励。特别是,扭矩脉动明显低于当前技术水平,相对于输出扭矩的幅度不到0.5%。图4以本文所示的中央驱动的参考设计为例,展示了扭矩脉动的特性场。图4:相对于极对数p的相关顺序6p和18p的幅度表示中的扭矩脉动图制造优势由于其无轭设计,环形定子不必在切向方向导通磁通。因此,由于小气隙而在切向方向中断不会造成扭矩和效率方面的任何损失。这使得分段定子的实现非常简单,可以将电工钢的使用量与按照当前技术水平建造的机器相比减少80%以上。由于这个事实,双转子技术在直径增大时受益匪浅,因为扭矩呈二次增长,而环形、分段定子层叠的材料成本仅以线性增长。对于实心转子,可以使用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制造工艺,如深冲或已建立的管材制造技术。结合技术简单的表面安装磁铁,这可以显著降低转子的成本。两个转子的大散热表面导致磁铁温度明显低于当前技术中通常的温度,从而使许多应用可以避免使用昂贵且地缘政治敏感的镝和/或铽。绕组生产消除了在制作发夹时必需的编织、弯曲和分离。在双转子绕组概念中,组装完整绕组在定子层叠中的复杂过程也被省略了。个别导体在双转子绕组概念中的变形非常轻微,不需要很小的弯曲半径。因此,在绕组生产过程中,对绝缘清漆的机械应力非常低。集成的三电平T型逆变器用于高系统效率将实心材料用于转子和表面安装的磁铁使得机器更容易受到来自PWM(脉冲宽度调制)诱导的电流脉动的附加损失影响。逆变器的开关操作导致与供电电压所需的正弦波形的偏差,导致铁芯和磁铁中的磁通密度波动,进而产生涡流和由此产生的焦耳损失。这些损失在驱动周期中尤为显著,并且在整体动力传动损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减少这些损失的一种方法是增加逆变器的开关频率。然而,25 kHz或更高的所需开关频率会导致高开关损耗和高门极驱动功率,即使是使用现代SiC MOSFETs,这也会限制可实现的系统效率。在DeepDrive概念中的另一种替代方法是使用多电平逆变器,与传统逆变器相比,它可以显著降低输出电压的总谐波失真(THD)。然而,传统的NPC或ANPC拓扑结构中的三电平逆变器是复杂且昂贵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DeepDrive概念利用了混合三电平T型逆变器(图5)。中点开关的承载电流能力显著较低,并且仅在与部分负载范围内的驾驶范围相关的操作状态下处于活动状态。在更高的负载条件下,逆变器以传统的B6桥两电平模式运行。与传统的三电平拓扑结构相比,这种方法显著降低了芯片面积和门驱动器的额外费用。这个概念的另一个优点是逆变器本身的优异部分负载效率。在三电平操作中,由于开关电压减半和较小的T型支路开关中的小反向恢复电荷,开关损耗非常低。这使得即使在超过15kHz的高开关频率下,也能实现超过99.4%的峰值效率。图5:具有T型支路中较小电流额定值的混合三电平T型逆变器DeepDrive驱动单元中的逆变器轴向放置在绕组后面,与绕组共享冷却通道。绕组的铜棒通过冷却通道引导,并与逆变器的功率模块直接接触(见图6)。这种高度集成降低了所需的空间,并通过消除外壳组件实现了显著的成本节约,抵消了3L T型拓扑结构的额外费用。图6:DeepDrive中心驱动,其中逆变器轴向集成在电机后方(右侧),两级直齿轮(左侧)和输出轴同轴安装在电机上。中央驱动的设计示例DeepDrive驱动技术正在开发两条产品线:传动齿轮中央驱动和集成制动器的无齿轮轮毂驱动。轮毂驱动在系统效率方面具有最大潜力;双转子技术的高部分负载效率,结合消除传输损失,使得续航里程增加了最多20%,相比目前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低材料和生产成本使得轮毂驱动的价格与目前使用的中央驱动相竞争。以中央驱动的形式,由于必要的传动和目前非常高效的永磁同步电机(PSM),所能实现的续航优势较低。然而,双转子技术使得构建成本显著较低的驱动器成为可能,这些驱动器在所有技术特性上仍然优于传统的PSM。在DeepDrive,目前正在开发一种驱动单元,旨在应用于B/C级别高产量电动车或作为高端车辆的全轮驱动选项。开发重点是在最大化循环效率的同时尽量降低组件成本。表1显示了针对C级车辆的预测性能数据和计算循环损失。所有计算均基于已验证的三种不同PoC(概念验证)驱动的仿真模型,并包括所有相关的损耗机制,包括逆变器损耗和机器中的PWM(脉冲宽度调制)引起的损耗。图7显示了开发的驱动器的效率图(机器+逆变器)以及功率和扭矩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低部分负载范围内,系统效率特别高,超过了97.5%。图7:效率图(机器+逆变器)以及功率和扭矩特性这种由逆变器和双转子机器组成的驱动单元可以有利地与传统的直齿轮或行星齿轮概念结合使用。由于逆变器在概念上放置在轴向,并且不必放置在或靠近机器上,因此在大多数车辆结构中可以实现更大直径的机器。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将输出轴同轴引导到输入轴(图5)。将双转子驱动单元集成为四轮驱动电动车的额外轴是特别有益的。由于双转子设计固有的铁损耗低,因此拖动损失很小,消除了在异步电机轴上经常出现的昂贵断开离合器的需求。此外,双转子系统在部分负载效率上的优越性使其在对续航有关紧迫的驾驶条件下的使用成为合理的选择。因此,与双轮驱动相比,所有轮驱动车辆中普遍观察到的续航减少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得到显著缓解或完全避免。技术验证迄今为止,已使用三种不同设计进行了电机技术的功能和耐久性验证,涵盖了广泛的速度和扭矩需求。所建立的驱动包括: 用于小型电动车(例如,L6e/L7e级别)的48V轮毂驱动,输出扭矩为300 Nm(RM300), 用于B-/C-级应用的400V轮毂驱动,扭矩为1500 Nm(RM1500), 和一个300 Nm扭矩的400V中央驱动。上一节介绍的驱动目前正在组装中,并将在测试台上进行测量。对于所有驱动,内部(图8)和外部测试台上都验证了功能的有效性,包括效率、扭矩、功率和热行为。针对RM300的核心部件制作了B样工具,并进行了成功的振动测试、热冲击、热循环和连续运行的耐久性测试。 图8:DeepDrive轮毂电机RM300(左)和RM1500(右)在测试台上图9举例展示了RM300的测量效率图与模拟值的比较。两者非常吻合,并且本文中展示和讨论的所有效率均使用相同的计算工具链确定,确保它们的可转移性。 图9:测量(左)和模拟(右)效率图。十字表示测量的操作点(共212个)。样本A#2,边界:TCu=30…60°C,TMag=30…36°C,Udc:46…48V,TCoolant:25°C结论DeepDrive开发的双转子径向通量电机提高了电动驱动的效率,同时显著降低了材料和制造成本。值得强调的是,对电工钢的需求非常低,磁铁的用量也大大降低。结合低成本的集成式变频器,创造了价格具有吸引力、高效率的驱动单元,显著降低了电动车辆的能源需求和成本,无论是作为中央驱动还是轮毂驱动。技术在功能和耐久性方面的成熟性已在多个驱动器中得到证明。很快将计划将其转移到初期系列应用中。 免责声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与本平台无关。文档中文版权归电动新视界平台所有,英文文档版权归公司所有,分享本文仅供学习参考,切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删除,非常感谢。 来源:电动新视界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