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几年前写的一点东西。我在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会上有个发言。发言结束后,几位老院士让我把发言内容,写下来发在学会的通讯上。后来,高等教育出版社又约我在长沙的会议上,给大约600名高校数学老师讲了40分钟。一转眼,我从40岁上下变成了50岁的人。
用数学家的标准来衡量,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通常都比较简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家的专业特长无用武之地,因为让简单的数学方法产生好的实用效果并不简单。要克服数学应用中的实际困难、发挥专业特长,关键是要深入掌握相关的领域知识。
1、应用数学的方式
多数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学者,乐于针对实际问题发挥自己的特长。但遗憾的是:许多人毕生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客观地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专业能力,而是没有找到发挥作用的机会。所以,要发挥数学的专业特长,首先要清楚在哪里更容易找到机会。机会的多寡和应用的方式有关。方式不同,机会和作用就不一样。
一般来讲,发明模型的机会远远少于应用经典模型的机会。数学家都希望从事创新性强的研究工作。希望自己建立全新的模型而不愿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做后继工作。事实上,真正的新问题很少,建立原创模型的机会也就不会多,在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因此,大多数的实际工作是对传统模型进行补充、简化、修正及求解。特别地,由于实际问题都附带一定的特性,创新性更多地体现在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上,不可过度强调通用性。
对实际问题了解得越深,机会就越多。这是因为:容易搞清楚的问题,别人同样也容易搞清楚。而容易搞清楚的人越多,个人的机会就越少。所以,数学家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必须深入实际而不是浅尝则止。
2、实际应用的难点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精度、适用范围、求解的可行性以及相关的可靠性,才能得到好的模型。也就是说,人们对模型的需求是综合性而不是单方面的。
不熟悉应用背景的数学家,往往片面强调模型的正确性。但是,模型正确不等于模型实用。其中原因之一是:使用模型时往往缺少必要的、足够准确的模型参数。例如,热传导方程是钢铁冶金领域中使用的经典模型之一,其正确性是公认的。但是,人们在使用时很难准确地给出边界条件、热传导系数、比热等参数。于是,为了达到更高的精度,冶金过程的许多传热问题就不用热传导方程描述。
事实上,任何实际问题几乎都是多元、非线性、不确定系统,不经简化的“正确”模型几乎无法求解,实际应用时必须进行变通。严格地说,多数变通方法是“错误”的。
另外,单纯精度高的模型也未必实用,具体应用时还需考虑适用范围、计算复杂度等。需要指出的是:模型精度和适用范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当模型输入存在显著误差时,适用范围大的模型精度可能会更低,反之亦然。
“可靠性” 往往是最难达到的目标。可靠性是个综合的概念。精度不稳定、适用范围过小或不确定、解的存在性以及求解代价的不确定都属于不可靠的范畴。特别地,模型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来自外部因素,如输入数据的错误、延迟、缺失、波动等。
实用的模型要求可靠,可靠的模型要求简单。简单模型便于计算、便于分析、便于验证。当然,简单模型的精度往往不高。为此,一般的做法是通过增加修正项。可见,实用的模型往往是简单与复杂的统一体:模型架构简单,修正体系复杂。所以,实际使用的模型可能结构简单,但要用好却并非易事。
3、数学家的特长
数学家的特长在于思维上逻辑严密。在对问题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数学家能够比其它专业的学者更容易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更容易发现现有模型的问题及适用条件的变化。
建模的难点首先是对实际问题的适度简化,而适度简化的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数学基础好的人在简化问题时的胆子会更大一些,能够采用的技巧也更多。
模型结构确定之后,难点转移到寻找合适的修正方法。数学功底不好的人,往往忽视数学方法的适用条件,盲目地使用数学公式。其结果是模型修订项互相矛盾、降低了可靠度。数学家比较擅长发现模型的潜在问题,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修订。
4、数学家的缺点
在沟通实际问题时,部分数学家往往有两种不恰当的表现:还没等用户把问题讲完就急于告诉人家“我明白了”;抱怨用户没把问题讲清楚。之所以有上述表现,是因为有些数学家过于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只看到了实际问题简单的一面,而不能看到复杂的一面。
几乎所有实际问题都需要非常复杂的模型才能精确描述,过快地表示“明白了”,往往说明并未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简化后的问题可能很简单,但简化过程本身并不简单。所以,我们很难指望别人把问题完全描述清楚——如果问题能够清晰地描述,简化工作也就差不多了。合适的简化,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具体的条件,这需要具备多方面的领域知识。所以,了解实际问题往往需要与用户进行长时间的沟通。
5、工作体会
华罗庚、苏步青先生为我国的应用数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时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我们面对的问题很当年差别很大。其中,最大的差别是: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不再是文化程度很低的工人,而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地,如果他们的问题是行业内普遍存在、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研究就会很多、研究者的层次就会很高——如果这些研究者未曾取得成功,问题就一定是很难的。故而经常有人感叹:“能做的事情别人都做了,剩下的都是不能做的”。
实际问题的困难之大,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想。而且,困难不仅仅体现在数学上。只有在充分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之后,数学特长才有发挥的基础,否则,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相比而言,国外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比我国要高,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强。国内技术人员提炼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往往需要数学家自己提炼问题。如果把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比作“足球”,则解决问题就是“进球”;如果把数学家比作球队的“前锋”,企业的技术人员就应该是球队的“中场”。我们的“中场”无法把好球传过来,“前锋”就只能自己去“抢球”。同样,要解决实际问题,我国的数学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掌握领域知识。
按照个人的体会,要深入理解相关领域知识,大约要经历2~3年左右的时间。否则,难以与服务对象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对用户需求进行变通,将“无法完成”的事情转化为“可以完成”的事情,从而取得应用上的成功。
6、建议
理论数学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包括:新颖、美感、技巧、影响力等。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简单、经典、个性化的方法往往更有效;应用效果和理论水平往往互相矛盾,不可得兼。这意味着,用理论数学的价值观衡量应用数学,势必抑制应用数学、尤其是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的发展。这一点,需要大家共同呼吁才能改变。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标准;同时,在偏见确实存在的前提下,还需要应用数学家具有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