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海绵城市与道路铺装的关系

1年前浏览1094

      本文内容主要是基于同济大学李辉教授在公路学会的讲座——大空隙材料与生态透水铺装结构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月《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的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透水混凝土上海市一直走在前列,2015年就出具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具体如下:

      透水沥青混凝土按面层材料分类分成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砖及新材料。

       按照透水结构分类分完全透水结构、半透水结构、排水型路面结构。目前西北地区采用的全透水型路面居多,也有仅铺设透水砖下部为非透水层,这样容易导致雨季人行道积水,也加剧了透水砖路面的损坏。

       透水混凝土起源于英国,德国一直致力于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普及,80年代的目标就是2010年透水路面占到全国城市路面的90%。1940年英国在军用机场采用了多孔隙磨耗层,1950-1960年间美国开发了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孔隙率达15%,而我国也发布了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道路排水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这说明不仅在低频轻载的城市道路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高频重载的高等级公路中也有很大的潜在应用。

      大孔隙材料骨架结构其特点明确,即骨架空隙,空隙率可达18%-22%,粗集料用量大,粗集料多这就导致了接触面积的减少,集料间接触面积减少约25%,因此力除以面积的结果变大,导致接触点应力变大约25%。

       大孔隙材料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运用的另一个主要优势是降噪,虽然说现在“静音窗户、降噪玻璃”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是要搭配声屏障使用,而且雨天沥青路面容易形成路表径流和水膜,车辆容易打滑,因此大孔隙材料的研究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

           

      虽然有了如此多的发展,但瓶颈缺陷也浮现了很多,由于其空隙率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孔隙很容易被堵塞,阻塞在车流量大的地方出现较少,反而在路肩和车轮行驶较少的区域尤为严重,这是由于车辆在排水路面上行驶会在孔隙网中形成空气压力,使得污泥被清除出去,同时沥青老化,与粗集料的粘附性随着使用时间推移下降明显,出现松散、坑洞雨季唧浆现象。所以排水路面在北方应用较少,由于北方冬季温度低,容易路面结冰,这样反而增加了行车危险。

       同时海绵道路的设计方法也是缺失的,仅考虑普通的力学指标,水量控制指标缺失,生态指标体系缺失等。之前北京交科院的专家来我院做透水路面规范的宣贯,我主动起来问了一个问题,问题围绕水土特征曲线,即路基边坡研究其降雨入渗时需要引入土体的水土特征曲线,路基边坡土体水土特征可以用含水量、渗透系数、负孔隙水压力来表征,而混凝土一般由于其弹性模量大,在力学分析中作为弹性模型,土体水土特征研究有多年应用历史,如VG模型、FX模型,那么咱们排水路面混凝土怎么来进行相关研究?

      这个问题当时专家也说还没有具体开展相关研究,那么目前我们将会一直处于一条路一个试验段的局面,实践检验真理,但是实践的造价太贵。当年我们研究原子弹时,一堆专家在一个拥挤的办公室进行各种级别破坏力对应的当量值,不停的按着计算器甚至算盘在纸上一遍遍的验算,如果每一次都来做试验,那么要花费多少钱呢,可能后来也没有于敏带头诵念出师表的动人情景了。原子弹都是如此,那么我认为一定程度的借鉴公式、试验是有必要的。

     目前同济大学走在前列,建立了道路径流总量及污染控制预估模型,创建了基于力学与生态双性能的海绵道路设计方法。也成功应用于上海临港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路等180余项工程。


来源:博强路基路面设计
理论材料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5-29
最近编辑:1年前
博强路基路面
硕士 | 公路路基路面... 抬头看路,低头做事
获赞 92粉丝 272文章 53课程 5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