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索非亚奖32岁美女科学家庄晓莹:第一位来自土木工程领域的获奖者

1年前浏览7066

转自历史喵知道 2023-03-21 19:06

“只要你来,条件随便开!”面对刚刚获得索非亚奖的32岁美女科学家庄晓莹,整个欧洲学术界简直炸开了锅,各大老牌商企纷纷对她允诺相当优渥的条件。而庄晓莹对这一切却置若罔闻,只身回国走进了大学校园。

庄晓莹,32岁,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毕业生。她是一位在岩土及地下工程智能材料等多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在欧洲享有盛誉的美女天才。

2015年,她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这是德国最高级别的工程领域奖项,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奖之一。这个奖项专门奖励那些在工程学领域对人类进步有着极大促进作用的科学家。庄晓莹是该奖成立以来第一位在工程领域获得该项奖的人。

除了索菲亚奖,庄晓莹还曾经获得过英国的“计算力学辛克维奇最佳博士论文奖”、欧盟的“居里夫人奖学金”等多个国际重量级的荣誉。她共获得了165万欧元(约合1300万人民币)的资助。

面对如此巨大的荣誉和金钱,庄晓莹却没有留在欧洲享受舒适和优越的生活。相反,她选择了回到自己母校同济大学任教,并将自己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传授给更多中国年轻人。

为什么庄晓莹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呢?原来,在庄晓莹心中,有着一种对祖国和教育事业深深地责任感和使命感。
庄晓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父母和老师们的影响下,从小就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和热爱。在同济大学读本科时,她就展现出了超群的才华和刻苦的精神。2007年本科毕业后,她被保送到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并于200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当时正值中国高铁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庄晓莹被选中参与了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项目,并负责其中一个隧道段设计与施工方案评估。通过这次实践经历,庄晓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领域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庄晓莹决定出国深造,学习更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她申请了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的博士项目,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在德国,庄晓莹遇到了一位世界级的导师——计算力学泰斗、德国工程院院士沃尔夫冈·瓦尔特。在他的指导下,庄晓莹开始了自己在岩土及地下工程智能材料方面的创新研究。

庄晓莹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她参与了多个欧洲重大工程项目,如法兰克福机场扩建、斯图加特高铁隧道等。她还与欧洲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并申请了多项专利。

庄晓莹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博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她不仅获得了英国计算力学辛科维奇最佳博士论文奖,还被欧盟授予居里夫人奖学金,在欧洲科研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博士毕业后,庄晓莹又去挪威进行了两年半的博士后研究。在那里,她接触到了更多关于岩土及地下工程领域的前沿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她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她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欧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索菲亚·科瓦列夫斯卡娅奖。

这个奖项是欧盟为纪念波兰女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索菲亚·科瓦列夫斯卡娅而设立的,旨在支持优秀的女性科学家在欧洲开展创新性和风险性高的研究。每年只有15名女性科学家能获得这个奖项,每人可获得165万欧元的资助。

庄晓莹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位来自土木工程领域的获奖者。她凭借自己在岩土及地下工程智能材料方面的突出贡献,赢得了欧盟和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庄晓莹在获得索菲亚·科瓦列夫斯卡娅奖后,并没有选择留在欧洲继续进行研究,而是毅然回到了祖国。她说:“我想把我所掌握到的知识、技术、经验带回国内,在中国开展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挑战的研究。
 
2017年,她回到了母校同济大学,担任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说:“我想把我在欧洲学到的东西带回来,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庄晓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研人员,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她在同济大学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并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为推动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平等做出了表率。

庄晓莹是一位典型的“90后”,她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创新和进取精神。她说:“我希望能够用我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也希望能够激励更多女性从事科技事业。”
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人物##社会#

水工建筑道桥岩土离散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3-22
最近编辑:1年前
仿真经纪人
知识付费让生活更加美好
获赞 269粉丝 46文章 2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重磅!下一代光电芯片新突破,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纳米级光雕刻三维结构

每经编辑:毕陆名据央视新闻9月15日报道,14日夜,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在下一代光电芯片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南京大学张勇、肖敏、祝世宁领衔的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新型“非互易飞秒激光极化铁电畴”技术,将飞秒脉冲激光聚焦于材料“铌酸锂”的晶体内部,通过控制激光移动的方向,在晶体内部形成有效电场,实现三维结构的直写和擦除。这一新技术,突破了传统飞秒激光的光衍射极限,把光雕刻铌酸锂三维结构的尺寸,从传统的1微米量级(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首次缩小到纳米级,达到30纳米,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这一重大发明,未来或可开辟光电芯片制造新赛道,有望用于光电调制器、声学滤波器、非易失铁电存储器等关键光电器件芯片制备,在5G/6G通讯、光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我国科学家实现量子模拟领域也有新突破。据央视新闻15日报道,昨夜(14日夜11时),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在量子模拟前沿领域的新突破。南京大学缪峰合作团队通过在“原子世界搭积木”的方式,把两个石墨烯双原子层,以旋转180度0.75度的特殊角度叠加,并施加一个垂直电场,研制出一种全新的量子材料,并通过改变垂直电场,在国际物理学界首次观测到了量子融化的“中间态”,并揭示了这一量子“中间态”的演化机制。这一重大理论机制的创新成果,未来有望用于开发高密度集成、高度可调和易于读取的固体量子模拟器,例如通过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化学反应系统等复杂体系的演化,用于类脑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新药研发等。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2-09-1509:29·每日经济新闻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