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大家】著名流体力学家:陆士嘉先生

2年前浏览3878

计算流体力学【大家】著名流体力学家:陆士嘉先生 CFDDJ(2016)1002




陆士嘉 (1911.3.18-1986.8.29)

摘要:她是世界流体力学大师普朗特教授的唯一女弟 子,中国籍留学生,博士学位获得者。她是著名的流体力学家,是新中国空气动力学创始人,流体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她倡导旋涡、分离流和湍流结构的研究,她为磁流体力学和生物流体力学的大力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她是著名的教育家,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北京航空学院)的建校元老,她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

1. 陆士嘉先生铜像在北航D5风洞举行揭幕仪式

2016年11月4日-6日,由中国航空学会航空声学专业委员会和气动声学专委会、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16年全国气动声学学术会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举办。11月5日全体嘉宾齐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D5风洞为陆士嘉先生的铜像举行揭幕仪式。出席揭幕仪式的嘉宾有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林贵平教授、陆士嘉先生的儿子张克澄先生、陆士嘉先生的学生朱自强教授和李素循教授,清华大学符松教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王利京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沛清教授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揭幕仪式由刘沛清教授主持并致辞,朱自强教授、李素循教授回忆了与陆士嘉先生相处的点滴,鼓励在场嘉宾学习陆士嘉先生的奉献精神与品质。随后,陆士嘉先生的儿子张克澄先生分享了陆士嘉先生在科研工作上的心得:“打好基础、远走高飞”;“努力工作,勿忘初心”;“学术无国界,科研有组织”。


嘉宾为陆士嘉先生铜像剪彩

从左到右依次为:王利京、林贵平、李素循、张克澄、朱自强、符松和刘沛清


嘉宾为陆士嘉先生铜像揭幕


附件:在陆士嘉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致辞

刘沛清

2016年11月5日

各位专家、学者、来宾:

下午好!今天借着全国气动声学会议在北航召开之际,我们相聚在北航沙河校区D5气动声学风洞实验室,为中国著名科学家、敬爱的陆士嘉先生铜像举行揭幕仪式。参加本次活动的除气动声学会议的全体代表外,我们还荣幸地请到陆士嘉先生的儿子张克澄先生、陆士嘉先生的学生李素循和朱自强教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符松教授(长江学者)和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林贵平教授等,在此请允许我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全体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一流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对人类从黑暗和探索中走向光明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而这种引领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科学成就和个人品格方面,且影响深远的常常是后者比前者更大。

正如在1987年纪念陆士嘉先生一周年学术报告会上,时任国家科协副主席的庄逢甘先生引用1935年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名句来纪念陆士嘉先生。即“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这位伟大科学家铜像揭幕,不仅是因为她是国际流体力学大师普朗特教授指导的唯一女博士,也不仅是因为她两次让出中科院院士的候选人提名,也不仅是因为她是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创始人、哥廷根学派在中国的杰出代表,也不仅是因为她热爱教学,坚持教学第一的理念,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了继承她的事业,弘扬她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也为来此实验室的后学者们永远树立一个光辉的典范。

向高风亮节、为人师表、丹心育人的著名科学家陆士嘉先生学习和致敬。

再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深深的谢意!

2. 人物生平

1911年3月18日陆士嘉诞生在苏州知府衙门的内宅——狮子林里。

1921年陆士嘉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在的第一实验小学)读高小时,和钱学森、张维同班,邓颖超在这个学校当老师。

1929年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毕业后。陆士嘉以第一名考入不收学费的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一名女生,在校期间半工半读。

1933年大学毕业,陆士嘉又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拿到学士学位并来到河北大名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教学,之后接替汪德昭担任北京志成中学(今北京35中)物理教员四年,并努力存钱,准备留学深造。

1938年至1942年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并获博士学位。初学物理学,后师从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路德维希·普朗特,她也是普朗特的唯一一位中国博士。其后任教于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并曾在萨克逊堡造船厂柏林设计研究部任工程师。

普朗特教授从不收女研究生,更瞧不起来自落后的中国的学生,加之已公开宣布不再收徒,故一口回绝了陆士嘉的请求。陆士嘉很不甘心,向普朗特提出考试要求,面对她的民族自尊心、倔强和自信,普朗特同意出题考她。2个月后陆士嘉考试成绩之好大出普朗特意外,他欣然接受陆士嘉为自己的关门弟 子,也是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 。

1941年在德国留学期间与张维(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结婚。


陆士嘉和张维

(张维,1913年5月22日-2001年10月4日,深圳大学创办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德国工程师学会、德国国家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会长。)

1942年陆士嘉《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论文被通过,获得博士学位,因为正处在二次大战期间,在实验设施对中国学生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她用求解析解理论,解决飞机喷气发动机一个技术关键难题,其理论和实验结果完全吻合。毕业后她曾先后到柏林高等工业学校任助教和在萨克逊堡造船厂的柏林设计研究部任研究工程师。

1944年,研究部在战争中被轰炸,她便回到哥廷根大学工作。

1946年,辗转回国后,她曾先后在北洋大学航空系、清华大学水工试验研究所任教。

1952年,参与筹建北京航空学院。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60年代初,她积极从事粘性流体力学和电磁流体力学的研究,编写了《电磁流体力学》讲义,并亲自讲授粘性空气动力学课程。1962年,她作为数学力学系副主任,积极主张和筹建成立了空气动力学研究室,并首任该研究室主任。同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参与了我国第二个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对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981年,中国科学院将其列为学部委员(院士)候选人,但她辞而不就。

她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6年在北京逝世。

陆士嘉先生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女流体力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她从小培养了强烈的献身于科学的决心和振兴中华科学的精神。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她以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分析能力、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

3. 主要贡献

3.1 筹建北航

1952年中央决定创建北京航空学院,陆士嘉担任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陆士嘉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的主任,也是建立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她明确提出此专业是为航天航空建设服务的工程性质的专业,其教学计划要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她倡导教学上应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生产与实践相结合。她的这些构想和实践,4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千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遍布航空航天领域。陆士嘉先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先后开设了理论空气动力学、实验空气动力学、附面层理论、水力学等多门课程,使教研室工作很快走上正轨。她自己以身作则,始终在第一线担任教学工作,为学生讲授理论空气动力学等课程。

3.2 学术理论

她学识理论精深,尤以粘性流体力学见长。她还关心、支持新兴流体力学分支理论研究,为发展磁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分离流和旋涡运动为主体的流体力学做巨大贡献。80年代初,她作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发起并主持新兴分支分离流和旋涡运动研究,并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她所从事研究的问题,常常是本学科前沿有待开拓的问题。她一直关注国际流体力学的发展,重视与国外的交流和合作,她先后推荐过几十名流体力学工作者出国学习、进修、交流和合作。她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国外良好的学习条件多出成果,为国争光,同时专心学习,开阔眼界,掌握国际上最新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后,在陆士嘉的努力和支持下,北航开始与德国宇航学院哥廷根流体力学研究所合作。

3.3 实验建设

1958年,她和同事一道建成一整套低速风洞,又积极参与和组织全教研室人员自行设计和制造超声速风洞和大型机械式六分力天平。当时,这些重要实验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国内是领先的。七、八十年代,她又积极关心生物流体力学分支的发展,考虑到水洞实验对研究湍流和减阻的重要作用,她支持和帮助北航中年教师建成了该校第一个水槽。

3.4 教育事业

80年代以来,她不断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强基础教育。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她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到中、小学校去了解教育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呈送到人大常委会或教育部。由于她曾经在中学任过教,深深体会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她还积极倡导和组织民盟成员开展培训幼儿师资的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上,她为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造就新一代中国科学家而呕心沥血。70年代后期,她重新翻译德国著名教授普朗特的《流体力学概论》一书,为中国航空事业作出卓著成就。

4. 人物轶事

4.1 改名以明志

陆士嘉原名叫陆秀珍,十五岁那年(1926年)春天她看到报纸中报道好几个牺牲了的女性都叫什么士,她忽起一念明志而改名字。姓氏“陆”字是不能动的,当中一字取“士”,最后一字叫“嘉”。这就是陆士嘉名字的来源。

4.2 托铂不昧

陆士嘉留学德国期间,曾居住在哥廷根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教授家中。波尔为人正直,坚决反对纳粹。波尔曾把生平积蓄购置了0.75公斤铂。当时因战争动乱,他唯恐有失,在得知陆士嘉夫妇回国时,就托付她们带回中国帮助保存,以期有朝一日作为他儿子的生活费。波尔并郑重声明,由于时局和今后的遭遇都变化莫测,这些铂如有遗失绝不要求赔偿。陆士嘉夫妇深知波尔教授的为人,且感其托付之诚意,毅然承诺下来。由于中国与联邦德国长期未建交,通讯断绝,直至1958年民主德国德累斯顿高工霍夫曼教授来华访问,陆士嘉得悉他与波尔很熟悉且有来往,才请他将铂带给波尔教授。波尔对此十分感激。

4.3 译作署名

陆士嘉襟怀坦白、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一直为人们所赞颂。50年代,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副所长郭永怀曾翻译出版了普朗特所著《流体力学概论》一书。普朗特逝世后,他的学生们根据流体力学的新成果、新发展修订该书,改写了大部分章节,使其内容更为丰富。为把这本近代流体力学奠基性权威著作的新版本介绍给我国读者,大病初愈的陆士嘉于70年代后期重新翻译了该书德文第七版修订本。这时郭永怀同志已经去世了。她重新译完此书后建议新译书仍然只署郭永怀的名字。后经出版社反复动员解释,她才同意加上自己的名字。书出版后,她要把全部稿费交公,在同志们多次劝说下,她仅领取了找人誊写译书草稿花去的400元抄写费,其余全部捐赠给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

4.4 两辞院士

1981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委员大会补选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由于陆士嘉德高望重,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第一轮讨论时被列入候选人名单。她得知后立即向学校表示自己不宜作学部委员的候选人,认为自己回国多年来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且年老体弱,应该将机会让给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经当时领导及同志们多次动员才勉强填写了履历表。第二次讨论她又被列入了候选人,她再三考虑,决意不当学部委员候选人。她认为:年纪大的同志应该主动设法为中青年同志创造条件,应该让他们在前面发挥作用,我们这些人不当委员也会提意见、出主意,绝不能由于我们而挡住了他们,这样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不利。她力排众议,亲自写信给中国科学院,恳求从候选人名单中删去她的名字。


撰稿/编辑:一溪清泉



来源:风流知音
磁流体气动噪声湍流航空航天声学理论水工物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9-02
最近编辑:2年前
风流知音
博士 专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固体...
获赞 123粉丝 86文章 255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