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阻碍数字化转型的观念因素

3年前浏览2125

 人们常说,个人利益、组织流程、人才不足阻碍了数字化转型。但我觉得,最直接的阻碍可能是人的观念。观念问题会导致视野狭窄,看不到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说:数字化投入的门槛,拦住了很多人的视野。

 

数字化转型是有门槛的。门槛就是成本、就是投入。比如,生产智能化最好以自动化为基础,而自动化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也有风险和成本。研发的数字化搞起来也麻烦,要花很多钱卖软件。要说服企业数字化转型,就要让人家看到后续的价值。


花钱以后要赚钱,这就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虽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如果磨好刀丢一边、找不到可砍的木柴,也就没有人愿意磨刀了。如果视野小了、看不到价值,兴趣也就小了。这就涉及到观念和视野问题了。

 

有些人的视野确实小了。比如,有人谈设备上网,就谈“预测性维护”、“从制造到服务”。这两项工作很好,但问题是不具备一般性:多数设备难以做到预测性维护、多数企业也不打算“从制造到服务”。对许多企业来说,两项技术是画饼充饥。如果企业觉得不靠谱、赚不回来,兴趣就小了。

 

要“砍柴”就要去个树多的“山头”才行,不能到光秃秃的石头山上找。

 

在我看来,要给设备上网一个理由的话,可以从设备远程监控做起。以此为抓手,监控产品质量、操作标准化、生产效率、能源使用、安全管理等问题。这时,设备其实是人类管理现场的“眼睛”。而具体的管理工作,要与知识软件化、数字化结合起来。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还可以促进少人化和知识传承,为管理水平的持续优化打下基础。这一方面,既有经济价值、技术可信性也好。

 

很多人看不到生产过程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往往是人们只宣传数字化转型的“正面”,而不宣传“背面”。比如,对于磅秤的远程化操作,“正面”的宣传可能是集约工作岗位、降低劳动成本;而“背面”则是杜绝腐败、降低成本。其实,“背面”的价值可能比正面大的多。另外,人们常常会宣传“正面”的复杂算法,掩盖“背面”的简单技巧。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是故意抬高技术的门槛、吓退竞争者。结果却可能是把用户也吓退了。如果用户看不到“背面”,“柴”砍得少、干活又累,企业的兴趣就不大了。

 

同样,数字化设计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知识在今后的设计、验证、制造、安装、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复用和沉淀。从而提高这些过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这些工作的价值,和企业本身的业务密切相关。只有当企业真正把产品研发等业务当成战略重点后,数字化设计的价值才能逐渐体现出来。 如果企业很少进行产品研发,产品卖出后相关服务也少,知识复用和沉淀的意义就不大。


通俗地说:磨好的刀要给樵夫才有用,给渔夫就没用。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数字孪生理论科普通用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01-26
最近编辑:3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109粉丝 21605文章 3547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