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线性屈曲分析,有限元基础知识:线性屈曲分析
这次说一下非线性屈曲,非线性屈曲一般用于分析后屈曲问题,诸如汽车行业:控制臂的后屈曲分析,诸如土木行业的:钢结构后屈曲分析。
与线性屈曲不同的点在于,非线性屈曲可以考虑在屈曲发生过程中的:
一般来说对于上述非线性问题,我们会采用牛顿法进行迭代求解,然而对于载荷-变形行为较为复杂的仿真分析(如后屈曲),传统的牛顿法无法求解,应该采用弧长法进行求解。目前最为常用的弧长法采用改进Riks方法 (Modified Riks),这里Riks是个人名,没啥含义。
之所以需要选用这一类型的方法,原因在于比如在一个力加载的系统中,力的大小是随着加载增加的,而当计算之前用户其实无法预估最大的力,所以可能会加载到一个结构永远无法承受的力,这样结构的计算就永远不收敛,如下图所示:
而如果采用位移加载,在一定程度上则可以避免上述的情况,却由于位移或单调递增或以一个函数的形式施加,没法准确的捕捉后屈曲的snap-back(跳回失稳)行为,如下图所示:
所以对于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后屈曲问题,有以下的特征:
那么弧长法由于其既可以处理snap-through(载荷下降),又可以处理 snap-back(位移减少)就成了我们处理后屈曲问题的当前的唯一选择。
具体的做法为,在弧长法中,我们会引入一个新的变量,
, 这里我们以力加载为例, 可以认为就是载荷系数,那么现在我们有如下的公式:
而上述公式由于 是与 相关的(考虑几何、材料、边界非线性的结果),我们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非线性方程求解,但现在别说非线性方程了,线性方程都解不了,因为我们假设原系统有 个未知数,现在引入了 , 上述方程其实是一个 个方程求解 个未知数的问题,是肯定求解不了的,那么我们就再“人为”的多引入一个方程,即约束方程,改进的Riks中认为,每一步的增量的 , 正交于 ,即:
那么我们就多了一个方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有 个方程求解 个未知数,而这里由于引入了 ,这个待求解的系数,可以增大可以变小,在某个增量步中可正可负,也就完美的解决了传统牛顿法力控制、位移控制的问题。
对于上述非线性方程的求解,其实真正求解过程还有很多技巧,我们下次来说一说。
最后说一些应用上需要注意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