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伤链系列:《决策优势:杀伤链左侧》中的军事战略与技术创新(报告解读)
尼古拉斯·吉齐、约翰·麦克唐纳和帕特·加西亚所著的《决策优势:杀伤链左侧》一文,为军事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思考路径。该文于2023年12月1日发表,其内容深度剖析了军事行动中的诸多要素,对军事战略与技术创新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一、杀伤链概念的演进与挑战 (一)传统杀伤链的构成要素及运行逻辑 传统“杀伤链”是一个包含多个关键环节且有序运作的军事行动体系。其起始于传感器对目标的探测,传感器运用多种物理原理,如雷达波反射、红外辐射探测等技术手段,在广阔的作战空间中搜索潜在目标。一旦探测到目标信号,信息便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借助复杂的算法和高性能计算能力,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目标特征分析、位置确定等操作,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定位。之后,通过持续的数据更新和跟踪算法,保持对目标运动轨迹的精确跟踪,确保目标始终处于监控之下。在瞄准环节,依据目标的位置、速度、运动方向等参数,结合武器系统的性能特点,计算出最佳的射击诸元,引导射手进行精确瞄准。射手作为执行打击的实体,操作各类武器装备,如导弹发射系统、火炮等,依据瞄准指令对目标实施攻击。操作员则负责协调传感器、处理器和射手之间的信息交互与行动协同,确保整个杀伤链流程的顺畅运行。这一体系在传统军事行动中,通过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实现了从目标发现到打击的连贯作战过程,是达成军事目标的重要架构。 (二)现代武器技术发展对杀伤链时间因素的影响 现代武器技术的进步呈现出多维度的显著特征。在杀伤力方面,新型武器采用了更先进的弹药技术,如高爆战斗部、穿甲弹芯等,能够对目标造成更为严重的毁伤效果。网络化功能的增强使武器系统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实现多平台之间的协同作战。例如,通过数据链技术,不同作战平台上的武器系统可以相互传递目标信息、作战指令等,形成一体化的作战网络。射程的扩展得益于推进技术的创新,如新型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的应用,使武器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对目标发起攻击。同时,武器速度的提升,如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从发射到命中目标的时间。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交战时间大幅缩短,在传统杀伤链模式下,决策过程所占用的时间相对增多,从而使决策时间被严重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军事指挥决策面临着严峻挑战,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目标评估、威胁判断、作战方案制定等复杂决策过程,而传统的决策模式难以满足这种快速决策的需求。 (三)时间在现代军事决策中的关键意义及面临的困境 依据罗伯特·F·威拉德在《重新发现指挥与控制艺术》中的阐述,时间在军事行动中是一种极为关键且需灵活调配的资源。在现代战争中,作战节奏加快,各作战阶段之间的转换迅速,时间的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作战效能的发挥。然而,随着对手能力的不断发展,其在武器装备、作战理念、指挥控制等方面的提升,使得我方杀伤链内可用于调整作战计划的时间显著减少。例如,对手可能采用突然袭击、快速机动等战术,使我方难以按照传统的节奏进行决策调整。这种时间资源的减少,导致作战计划的调整空间变小,作战行动的灵活性降低,增加了军事行动的风险。军事决策面临着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应对复杂战场态势、协调多方作战力量等难题,传统的决策方法和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暴露出诸多不适应之处,急需探索新的决策模式和方法来应对时间紧迫带来的挑战。 二、现有方法的局限与新方向的探索 (一)现有军事决策方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局限性 现有的军事决策方法和程序是基于以往战争经验和相对稳定的作战环境逐步构建起来的。在过去的作战场景中,战场态势变化相对缓慢,作战区域相对集中,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有限,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作战决策的需求。但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战争呈现出多域作战的特点,陆、海、空、天、电等作战域相互交织,作战行动在多个维度同时展开,作战节奏加快,信息爆炸式增长。传统决策方法在处理多域信息融合、快速响应战场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其决策流程繁琐,信息传递层级多、速度慢,难以在短时间内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有效决策。例如,在面对敌方突然发动的电子战干扰、多方向同时来袭的攻击等复杂情况时,传统决策方法可能导致决策滞后,使部队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陷入被动局面。 (二)“杀伤链左侧行动”概念的内涵与优势 “在杀伤链左侧开展行动”这一概念是对现代战争需求的积极响应。它在继承现有“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评估”(F2T2EA)流程的基础下,将重点向杀伤链前端延伸。在杀伤链左侧,更强调主动的信息收集、态势感知和预先规划。通过增加对战场环境的早期监测、对潜在威胁的提前预警以及对作战资源的预先调配等措施,为后续的作战行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这一概念与博伊德的“观察、定向、决策、行动”(OODA)循环紧密结合,在观察环节,通过更广泛的传感器部署和信息收集手段,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战场信息;定向环节,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态势评估技术,更快速地分析战场态势,确定作战方向;决策环节,基于更丰富的情报支持和预先制定的应对预案,做出更及时、合理的决策;行动环节,通过高效的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机制,更迅速地将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结合使得作战流程更加紧凑、高效,提高了部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效能。 (三)技术进步在军事决策改进中的作用与表现现代技术进步为军事决策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自动化评估技术的发展,如基于人工智能的目标识别算法、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等,能够对海量的战场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自动筛选出关键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机器对机器接口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不同作战系统之间的高效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例如,在空中作战中,战斗机与预警机、地面指挥中心之间通过高速数据链实现实时信息共享,战斗机可以及时获取目标信息、作战指令,预警机可以接收战斗机的状态反馈,从而实现作战力量的一体化运作。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杀伤链执行前,能够依据战场态势和作战任务需求,以高速计算和精准匹配的方式,实现多对多资产与目标的优化组合。通过对作战平台、武器系统、传感器等资产的性能、位置、状态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快速确定最适合应对特定目标的资产组合,提高作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作战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部队能够在现代战争的高节奏、高强度对抗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持续作战的关键要素与部队可组合性原则 (一)持续生成作战建议的核心要素及要求 持续生成立即作战的部队建议涉及多个核心要素,且对军事指挥决策有着严格要求。准确估计对手的态势、能力和意图是首要任务。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情报收集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信号情报、人力情报、开源情报等,对对手的兵 力 部 署、武器装备状况、作战计划及战略目标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指挥官必须对己方及盟军资产的适用性有清晰认识。资产适用性涵盖多个方面,从作战能力角度看,涉及单位在不同作战任务中的执行能力,如空中作战单位的制空能力、地面部队的突击能力、海军舰艇的反潜及反舰能力等;从系统健康状态考量,需实时监测武器装备的运行参数、维护记录等,以判断其是否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在任务执行期间的准备程度方面,要评估人员训练水平、物资储备情况以及作战计划的完善程度等。此外,还需考虑作战环境因素,如地形、气候、电磁环境等对资产效能的影响。 (二)部队生存性与保障性的具体内涵及评估要点 部队的生存性直接关系到作战任务的成败。生存性评估主要围绕风险评估展开,包括部队风险和任务风险。部队风险评估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部队的防护能力,包括装甲防护、防空反导系统性能等;隐蔽性措施,如伪装技术、电子静默等手段的应用效果;以及部队在战场上的机动能力,能否迅速规避敌方打击。任务风险评估则需结合作战任务特点,考虑敌方可能采取的干扰、破坏手段对任务执行的影响。例如,在执行对空防御任务时,需评估敌方电子战飞机对我方防空雷达的干扰风险,以及敌方空袭兵力对我方防空阵地的打击威胁。同时,天气因素对任务风险影响显著,如恶劣天气可能影响飞行安全、降低武器装备性能等,需根据气象预报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保障性主要涉及后勤方面的支持能力。在物资供应方面,要确保各类作战物资,如弹药、燃料、食品、药品等的充足储备和及时补给。物资储备需依据作战任务的类型、规模和持续时间进行合理规划,补给计划则要考虑运输能力、补给线路的安全性等因素。装备维护保障至关重要,需建立完善的装备维修体系,包括维修人员配备、维修设备及备件储备等,确保武器装备在作战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性能。此外,后勤保障还需考虑人员的生活保障需求,如住宿、卫生设施等,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评估保障性时,要综合考虑后勤系统的响应速度、资源调配能力以及与作战行动的协同配合能力。 (三)部队可组合性原则的运作机制及战略价值 部队可组合性原则基于对多种关键要素的综合考量,为作战行动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其通过对蓝军实力的全面评估,包括兵力数量、武器装备性能、人员素质等方面,结合不同的作战任务需求和战场环境特点,确定最佳的任务选项。在运作过程中,首先进行任务需求分析,明确作战目标、任务类型、作战区域等关键信息。然后,依据蓝军实力评估结果,筛选出具备相应能力的作战单位和武器系统。接着,根据作战环境因素,如地形、气象、电磁环境等,对作战组合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在山地作战中,优先选择机动性强、适应山地地形的部队和装备;在电子对抗激烈的环境中,加强电子战部队的配置。 这一原则的战略价值显著。在战术层面,它能够根据具体作战任务快速组建高效的作战编队,提高作战行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执行反潜作战任务时,可迅速组合反潜巡逻机、驱逐舰、潜艇等多种反潜力量,形成立体反潜作战体系,提高反潜作战效能。在战役层面,部队可组合性原则有助于实现作战力量的灵活调配和协同作战。通过动态调整作战组合,能够更好地应对敌方的战术变化,保持战场主动权。在战略层面,它增强了军队的整体作战适应性,使军队能够在不同的战略方向、作战场景下迅速组织起有效的作战力量,提高军队的战略威慑力和作战效能,确保在复杂多变的现代战争中实现战略目标。 四、技术创新与决策优势的整合 (一)自动化系统在军事决策中的功能与应用实例 自动化系统在现代军事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在信息处理方面,它能够快速收集、整合来自各种传感器和情报来源的海量数据。例如,通过卫星侦察、无人机侦察、地面传感器网络等多源信息采集手段,获取关于战场态势、敌方兵力部 署、地形地貌等多方面的信息。然后,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清洗、分类、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在目标识别与跟踪上,自动化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信号分析技术等,准确识别目标类型、特征,并持续跟踪目标的运动轨迹。例如,在防空作战中,自动化防空系统可以通过雷达信号分析,快速识别来袭敌机的型号、速度、飞行方向等信息,并实时跟踪其位置变化。 在作战方案生成方面,自动化系统根据战场态势评估结果、作战任务要求以及己方部队的实力和部署情况,运用作战模拟算法、优化算法等,生成多个可行的作战方案。例如,在进行登陆作战策划时,自动化系统可以综合考虑海滩地形、敌方防御部署、己方登陆部队的装备和兵力情况,生成不同的登陆时间、地点、兵力分配等方案组合。在决策支持方面,自动化系统为指挥官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如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不同作战方案的风险概率、预期战果评估模型预测作战效果等,帮助指挥官在复杂的战场情况下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二)新兴技术对决策分析深度和广度的提升机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为决策分析带来了深度和广度的显著提升。在深度上,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作战数据、训练数据的学习,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层次规律和模式。例如,通过分析以往战争中不同地形、天气条件下的作战案例,学习到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优战术策略,从而为当前作战决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在广度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整合多领域、多类型的信息,突破传统决策分析的局限。例如,将政治、经济、社会等非军事因素纳入决策分析框架,综合考虑战争对地区局势、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使决策更加全面。 运筹学方法在优化决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作战资源的分配、作战任务的安排进行优化计算。例如,在兵力 部署问题上,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方法,确定最佳的兵力分配方案,使有限的兵力能够在各个作战方向上发挥最大效能。在后勤保障方面,利用库存管理模型、运输规划模型等,优化物资储备和运输安排,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启发式方法则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提供快速有效的决策思路。当面临不完全信息、时间紧迫等情况时,启发式方法基于经验规则和近似算法,快速生成可行的决策方案。例如,在遭遇敌方突然袭击时,根据以往类似情况的应对经验,迅速做出部队机动、防御部署等决策,为后续的决策争取时间和空间。 (三)技术整合对联合和盟军部队作战效能的影响 技术整合对联合和盟军部队作战效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方面,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通信协议和信息系统接口,实现了联合和盟军部队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例如,北约军队在作战行动中,通过建立联合信息网络,各国部队能够实时共享战场情报、作战计划等信息,提高了作战协同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作战力量一体化方面,技术整合使不同国家、不同军种的作战力量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和协同作战。例如,在联合防空作战中,各国的防空部队可以通过整合的防空指挥系统,统一指挥调度,形成一体化的防空作战体系,提高防空作战效能。 在作战决策优化方面,技术整合为联合和盟军部队提供了统一的决策支持平台。通过共享决策模型、分析工具和情报资源,各国指挥官能够在共同的决策框架下进行协同决策,充分发挥各国部队的优势,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作战方案。同时,技术整合也促进了联合和盟军部队在军事训练、作战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部队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增强了联合和盟军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竞争力和应对复杂威胁的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一)文章对军事战略与技术创新的综合启示 《决策优势:杀伤链左侧》一文为军事领域带来了多方面的综合启示。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强调了在现代战争中主动适应战场变化、提前布局的重要性。传统的杀伤链模式已难以应对快速发展的战争形态,需要将作战重点向杀伤链左侧延伸,注重早期信息收集、态势感知和预先规划,以掌握战争主动权。同时,明确了多域作战背景下各作战域之间的协同作战需求,要求打破军种界限、整合作战资源,实现一体化作战。 在技术创新方面,揭示了自动化、人工智能、运筹学等技术在军事决策中的巨大潜力。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决策速度和准确性,还能提升作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作战方案。同时,也提示了技术创新需要与军事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探索适应现代战争特点的技术应用模式。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在联合和盟军作战中,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信息共享机制和协同决策体系的必要性,以充分发挥联合部队的整体优势。 (二)未来军事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展望 展望未来军事发展趋势,技术将持续推动战争形态的演变。随着人工智能、量子技术、高超音速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的智能化、精确化、高速化特征将更加显著。作战空间将进一步拓展,网络空间、太空等新兴作战域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多域融合作战将成为常态。在这种趋势下,军队需要加大对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军事人才,以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 在应对策略上,应加强军事理论创新,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探索适应未来战争的作战概念和战术原则。例如,发展分布式作战、无人化作战等新型作战理念。同时,持续优化军队的组织结构,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指挥控制体系,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此外,国际军事合作将更加紧密,需要在联合训练、技术共享、战略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安全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军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军事局势。免责声明:本公 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众 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 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 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来源:天驰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