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从800V架构看动力电池介电保护

1月前浏览2345

从2019年保时捷率先发布第一款800V高压架构的车型Taycan,到2024年小米推出871V架构车型小米SU7,800V高压架构正在成为继智驾和空气弹簧之后,各大车企的全新内卷方向。

为何大家纷纷热衷于800V架构?

相对于传统400V架构:

1. 800V电池可以在不明显提高充电电流的情况下,接受更大的充电功率,缩短充电时间,这样既缓解了补能焦虑,又不必花大量研发成本制造高充电倍率的电芯;

2. 提高电池系统电压还可以减少工作工程中的能量损失(I2*R),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续航里程;

3. 800V架构搭配更轻的线束,因为系统电流可以适当下降,同时不损失输出功率;

当然,800V架构也有自身的挑战,例如:

1. 目前的市场仍以400V架构为主,800V架构因其更高的集成要求,目前仅适用于中高端车型,成本较高;

2. 与800V搭配的超级充电桩数量有限,充电体验仍有待改善;

3. 800V架构为电池系统和电子电气架构提出了更高的电气安全需求,需要采用更新的绝缘方案,从而提高了研发成本;

其中一个主要关注的领域是提高介电材料的电隔离性能,它们与电池/电池组组件和热界面材料的粘附性,以及它们的易于应用。

介电材料本质上通常是聚合物,并要求以下性能属性:

  • 高介电强度(100微米击穿电压≥2.8 kV)

  • 对基材附着力好

  • 暴露于化学,热和机械力后耐用

  • 适用于薄膜厚度(50-250微米)

  • 易于应用于高通量制造过程


电动汽车组件需要在电池、模组和电池组级别进行电气隔离,例如电池表面、侧板/模块壁、冷却管表面、模组/电池组壁和母线。图1说明了需要电气隔离的典型电动汽车组件。

目前市场上有几种类型的介电材料,本文将讨论、测试和比较其中的四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粉末涂料、溶剂型涂料和紫外线固化涂料。PET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热塑性塑料,通常用于汽水瓶和服装纤维(聚酯)。它也可以被挤压成保护膜。由于其介电性能,耐化学性,耐湿气性,强度和韧性的良好组合,它通常与压敏粘合剂(PSA)层压,并用作电芯的电隔离器。

表1总结了本研究中使用的介电材料及其典型性能。

本和生产率对比

使用更复杂的方形电池的电动汽车厂商在定制自动化设备上投入了相当多的投资。PET在具有边缘、内角和通孔的大表面积冷却板上的应用非常有限,因为处理大型薄膜和重金属部件具有挑战性且成本太高。

粉末涂层静电沉积有利有弊。粉末涂层的一个优点是多余的材料可以收集和再利用,但是在复杂的几何形状上很难达到均匀的涂层厚度。与粉末涂层相比,LORD JMC涂层的一个优点是它不依赖于静态沉积-它在需要的地方喷涂,而不是在不需要的地方喷涂。

Sipiol UV采用标准的喷涂设备和标准的UV固化设备。该设备前期资金投入低。Sipiol UV应用和固化在几秒钟内需要最少的时间,劳动力和能源。此外,与LORD JMC和粉末涂层一样,Sipiol UV可以自动喷涂。

击穿电压对比

图3显示了击穿电压与薄膜厚度的关系,表3将数据汇总为介电强度范围。在评估的四种材料中,PET薄膜具有最高的介电强度(85-149 kV/mm),并提供良好且一致的电气隔离。

粉末涂层具有最低的介电强度(41- 50kv /mm),因此需要较厚的薄膜来满足3 kV和5 kV的典型耐压。Sipiol UV涂层介电强度范围为~81 ~ 101 kV/mm, LORD JMC涂层介电强度范围为~71 ~ 110 kV/mm。Sipiol UV和LORD JMC涂层在膜厚≥90微米时均能达到> 6 kV的保护效果,与PET膜相似。

综上所述,Sipiol UV、LORD JMC和PET膜可以满足>6 kV的耐高压要求,膜厚为90 ~ 120微米,而粉末涂层要求膜厚更高,膜厚>200微米。介电强度排序为PET > Sipiol UV ~ LORD JMC >粉末涂料。

附着力和环境影响对比

介质材料在冷热冲击循环(-40℃~ 100℃)和85℃/ 85% RH条件下的接剪粘接强度如图12所示,其破坏模式如表5所示。PET膜的粘接强度最低。压敏胶粘剂(PSA)层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内聚破坏。

附着力最强的是Sipiol UV,其次是粉末涂料和LORD JMC。粉末涂层和LORD JMC涂层的主要失效模式分别为胶粘剂脱层和涂层内粘接。对于粉末涂料,结构胶/粉末涂料界面是最薄弱的环节。在结构粘合剂粘合之前,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处理粉末涂层表面来改善这种界面。

电气绝缘和环境影响对比

在85°C / 85% RH条件下,介质涂层在热冷冲击循环前后的通过电压如图13所示。通过hipot电压定义为材料在达到击穿电压点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从图13可以看出,暴露于热冷冲击循环和85°C/ 85% RH对通过hipot电压的影响很小。介质材料在加速环境试验后保持完整和电气隔离。

总结

特定电池组件的介电材料的选择取决于许多因素。本文对PET、粉末涂料、LORD JMC和Sipiol UV四种材料的关键属性进行了评价和比较。评估了以下属性:成本和生产率、介电强度、边缘覆盖率、导热性、冷冲击和85°C / 85% RH对粘附性和电隔离的影响。表7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总结和排序。

PET薄膜具有优异的介电保护性能,能承受各种环境条件。然而,它通常具有低附着力,因此它可能仅限于不需要高结构附着力的应用。粉末涂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供应商的选择也非常多。它提供了优异的性能;然而,它在低薄膜厚度下具有低介电强度,并且需要大的烤箱和高温进行热固化。LORD JMC涂层具有优异的附着力、介电强度和传热性能。然而,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应用过程和高温固化。最后,Sipiol UV具有优异的介电保护,附着力和最快的生产吞吐量。然而,与粉末涂料和LORD JMC相比,它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


来源:小明来电
化学汽车电子材料试验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9-29
最近编辑:1月前
小明来电
硕士 新能源干货,尽在小明来电~
获赞 4粉丝 3文章 10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从比亚迪易三方看分布式驱动控制架构

2024年8月20日晚,比亚迪发布了新款休闲旅行性能车,腾势Z9GT,包括插混版和纯电版,全系标配易三方技术,起售价分别为33.98万和35.98万,标志着比亚迪向大尺寸豪华新能源车迈进的又一步。熟悉比亚迪的小伙伴可能还记得,去年仰望U8带着易四方技术在5月的上海车展引来万众瞩目的盛况。易四方作为目前国内首个量产的四电机驱动技术,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汽车的驱动概念和所谓的“规则”,能够凭借四电机的独立矢量控制技术,对车辆四轮动态实现精准控制。仰望易四方所采用的四电机技术,依赖的正是分布式驱动系统。更直白来说,传统四驱的本质其实是车辆动力的重新分配。而仰望易四方则直接颠覆了这一固有技术形态,转而为每个车轮配上了单独动力源,也就直接实现了最极致的四驱性能。那么本次腾势Z9GT延续了相同的分布式电驱动系统设计,使用双后电机和单前电机的架构,在高速驾驶安全性、转弯和泊车的便捷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驾驶体验。如此厉害的易三方使用的分布式驱动控制架构是如何设计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篇论文来揭晓答案。1. 车辆控制系统电气系统和CAN通信系统共同构成车辆控制系统,电气系统分为高压电气系统和低压电气系统。总线的电气原理图如图2所示。车辆的中后轴为传动轴,四个驱动电机分别位于中后轴的车轮上,分别由四个电机控制器控制,实现四个车轮的独立驱动。为了降低底盘高度,扩大车内空间,将连接电机和车轮的减速器内置于轮毂内,如图3所示。车辆前后轴均为转向轴,可以同步转向,有效减小转弯半径。控制电路决定了车辆电气设备对电源的有序接入。根据电气设备的功能和电压,将整车控制电路分为正常电源线、充电线、低压线、高压线四个支路,如图4所示。车载控制器CAN通信协议符合SAEJ1939标准,通信节点如图5所示。CAN总线的通信速率直接关系到信号的稳定性。速率越高,可靠性越差。因此,应结合速率和稳定性,合理确定不同通信节点的通信速率。2. 车辆控制策略的平台化通过信号重组和计算,隔离系统中与硬件相关和与硬件无关的程序代码,即将车辆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与控制程序中使用的信号隔离开来。因此,通常将整车控制程序分为三个部分:输入端、应用程序和输出端。如图6所示,输入端负责输入信号处理,应用程序负责控制功能,输出端负责输出信号处理。硬件抽象层(HAL)是控制程序与硬件电路之间的接口层。输入信号预处理和输出信号后处理都是应用程序校准程序,以满足硬件在环试验和实车试验时的软件校准。图7显示了输入信号校准过程。应用部分是车辆控制程序的主体。这里所描述的控制程序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几个子模块,如图8所示。每个模块的编程相互独立,调用对方的输出信号。在编写子模块程序时,团队成员将所需的信号作为已知信息,可以同时编写每个模块的内部控制程序,减少程序开发时间。队列延迟是指从进入传输缓冲区的数据到在总线仲裁中获胜的消息开始向总线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它是影响通信实时性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通信负荷,减少信号冲突,合理利用通信资源,车辆信号的更新频率是根据信号的实时性要求和分量的重要性来确定的。在该控制程序中,共建立了6个顺序任务,并按照定义的时间周期发送消息,即10ms任务、20ms任务、50ms任务、200ms任务、500ms任务和1000ms任务,如图9所示。3. 总结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体系结构,包括整车硬件控制基础和控制程序体系结构。系统分析了整车电器的种类和功能,开发了整车电器控制电路和CAN通信网络;然后在V型车辆控制开发规范下编制了控制程序开发结构和任务规划,设计了可移植性好的控制策略开发平台,缩短了开发时间和成本。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来源:小明来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