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大众的智能充电机器人

3月前浏览1347

在上个月底,看到了好几篇关于这个机器人的新闻,特与大家分享讨论。

 

2020刚刚结束,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都经历了很多,对于电动汽车行业也一样。而经过这一年,新能源-低碳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更加的确定:未来电动汽车占比会不断增加,逐渐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占据越来越高的份额。然而,如果要使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不断上升,肯定就少不了配套充电基建的不断完善。

然而在现实条件中,大家也知道,囿于种种原因,充电桩常常还不能如我们所愿的:哪里需要就建到哪里(电网负荷,场地和固定车位条件等)。另外一个因素则是:即使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都准备好了,因为电网时时需要发-用功率平衡,在遇见用电高峰时段/时期时可能充电桩也不能时时从电网获得最大的需要的充电功率来为汽车充电。

那如果想要让电动汽车未来更好用,我们可以在充电配套设备上做一些什么创新性工作呢?大家可以看看大众近来正在开发的智能充电机器人。

   

                       

该项目目前还处于原型试验阶段,预计在接下来几年有可能会投入使用。主要工作原理:在车主的授权下,自动化的充电机器人带着电池机器人,走到需要充电的车处,把电池机器人的充电线连到车上开始充电,然后充电机器人离开。充完后它会过来,帮助断开充电连接,完成充电过程。


充电机器人带着电池机器人,给车充电

 

这样的充电机器人的好处有什么呢?

1)灵活高效的为任何有电气化需求的场景快速准备充电基础设施。传统上要在一个停车场建立充电桩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很多因素:消防,车位,电力负荷等……现在有了这个机器人充电的概念——买几台来进行运行至少可以先满足一部分紧急/临时性的需求。

2)有时也可能在一些方面达成省钱的效果:原本建桩需要大量固定式充电桩/电缆的铺设费用,现在也可以省去这些场地租金/电力改造/电缆和充电桩铺设的费用,用几台可以灵活移动的机器人来解决问题。

3)充电机器人里面也是锂电池储能——储存的也是直流电,这样的话它给车充电时同样给出的是直流,就避免了交流桩充电还需要车上OBC参与的整流工序,省一道流程效率更高,也可以更好的支持快充——报道说该机器人目前已经可以提供22kW的直流充电功率(好像也有说50kW的)。

4)可以“一拖多”。机器人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这个可以牵线的充电机器人,另一个则是存放电池的电池机器人。在一个停车充电区域,其实可以用一台充电机器人就可以满足所有要求——每台车喊过一个电池机器人,连上充电电缆,然后他就可以走去给下一辆车连充电线了,所以叫“一拖多“。

5)可以集成双向互动的功能。像V2G愿景需求的一样,该充电机器人也可以支持车向机器人反向放电,再让机器人去回馈电网,从而实现V2G的能量双向互动(当然在这里刘博觉得似乎就不是太实用了,因为你和电网互动还要经过机器人转一手,又要跑步又要连接断开的还是太麻烦了,当然有这个可能性也很好,以后怎么用好用可以再细研究:))




它还有什么挑战&技术上的需求呢?


刘博感觉似乎电池这块倒没什么太特别的(就是做一个正常的高压电池来当大充电宝嘛),但是其它方面有些挑战,报道的主要有:

1)需要自动驾驶能力——毕竟是个全自动式的服务,而此时如果你还需要老让人来上这就一下子没那么有趣了不是?考虑到该技术肯定首先/主要是在一些特定的/封闭的场景来运营,那么应该L3的自动驾驶能力就够用(刘博对这块真不太懂,如果说的不对欢迎指正,大家有想法也欢迎讨论)

2)需要V2X的通信互动-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支持。开发这个技术的愿景肯定就是全自动/自助式的服务,那这样最理想的工况莫过于车主停车,打开手机,呼叫充电机器人,然后自己就忙去了。充电机器人过来,在APP的授权下打开充电口——把电池充电线连上车,启动充电。充电结束后就拔下充电线,机器人离开。可以见到,整个过程无人化,需要用APP来授权,而机器人也需要全过程在APP的指挥下去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并把获得的实际信息上报至云端,车也要不停的与机器人进行互相信息交换,来明确目前充电的进展情况。所以通信-软件-联网的技术肯定是一大核心。

 



小结

充电这块就不是我的老本行了,有些东西说的不到位的,欢迎大家斧正,提供信息和建议。

电气化的未来应该会很有意思,很多业态会和我们以前的传统行业“长的不一样”,可能很多当年科幻/未来片中勾勒的场景(机器人到处跑)会变成现实,一想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个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行业的未来越来越好。



 


来源:弗雷刘
汽车电力新能源消防通信电机试验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7
最近编辑:3月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1文章 10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扒特斯拉专利番外篇:专利原文和搜索记录分享+补充搜索

感谢大家对扒特斯拉专利一文的支持。 在这一天的交流中,有不少人表示对收费比较贵这一点难以接受。刘博表示:一分钱一分货,A股中百元以上股中好股比例比较高。工作刘博认真做了,搜索和分析了专利,咨询了好多朋友,并且对这些专利在技术应用上做了分析,是花了好多功夫的。 有人可能会质疑:你就是去数据库上搜索一下专利汇总下,没什么技术含量,还收钱,不是坑我们吗?对此,刘博表示: 单纯搜专利这个活很多人可以做,但是整理起来并不容易,我在文章中做了基本的归纳分类,有自己的工作思路逻辑。这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值这个钱。对于专利结果的研究,我的文章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简单的罗列专利清单,用软件给大家做些分类分析看看数字,而是在于基于业内工业化经验、技术路线等知识对于特斯拉专业布局情况的分析和推断。罗列简单,评论才值钱。 不过在之后发表在知乎后,有一位从事专利方面工作的朋友提出了一些意见,刘博觉得还是很中肯的,把它发在这里。 刘博觉得他的评论有一部分很有道理,所以在此回复一下,并且我已经把搜索结果汇总文件以及下载的专利文件打包上传到了网盘,欢迎大家查阅研究。请注意:有效期7天,请及时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Vf9M9AsgTRI4cvzRmjisg 提取码:e9p9 对这位朋友的回复 感谢他的提醒,我过了下他提的清单,补充搜索了这位朋友说的几个新的关键词 1. TELSA看一下上传网盘的搜索结果可知,其可以覆盖TESLA MOTORS CANADA ULC、TESLA MOTORSINCORPORATED、TESLA MOTORS INC。所以,没有必要单独再搜一篇这几个特斯拉系公司的专利。 2. NISHIKAWA RUBBER CO., LTD是一个橡胶公司,搜出的内容是不少,见下图(全部结果见上传搜索记录文件),然后快速浏览一下也可以确定他的专利就是各种汽车密封件等典型橡胶使用的场景。首先,刘博的确不了解这个公司与特斯拉的关系,感谢告知。其次,这个公司的专利基本没什么电池相关的内容,更不用说之前刘博强调的电芯-化学这个调查范围,所以没有新的发现,不需要对之前的结论进行修改。 3. BERDICHEVSKY EUGENE MICHAEL搜了一下,BERDICHEVSKY EUGENE MICHAEL是SilaNanotechnologies的CEO。 但是我仔细搜了下,发现:目前没有什么公开证据说明SILA与TESLA的从属和投资关系,CEO之是TESLA的员工是真的,但这是之前啊。反倒是SILA和DAIMLER这样的老车企的关系比较有证实性的新闻(一搜就知)。所以我在这里也想比较疑惑的问一下这位朋友,为什么要去搜这个公司呢?他和TESLA的相关性是什么? 另外一点是:美国的很多初创材料/电池公司看起来很多都很PROMISING,但是却多年没有工业化上的实质性进展。实际上有很多方面是要到工程化方面才能看出问题的。所以诚然SILA在硅方面有不少研究,我更希望能看到它在工程化上的一些进展,然后才好评论。如果这个公司特别有价值,刘博完全可以之后专门研究该公司专利,然后做一期分享。 4. KELTY KURT RUSSELL专利不多,然后有的是他个人申的,有的就是特斯拉公司申的。从内容看,基本都是快充/电气方面的专利,与刘博文章的范围:“电芯-化学”不符。从发表时间看,最新的一篇是2014年发表的,与刘博提出的筛选判据“最近5年”也不符。分析结束。 5. STRAUBEL JEFFREY BRIAN专利同样不多,从内容看都是电气/系统方面的专利,与我文章的范围“电芯-化学”不符,从发表时间看,最新的一篇是是2015年发表的,与刘博提出的筛选判据“最近5年”也不符。分析结束。 总体回复&结论 从这位朋友提的意见来看,他肯定是在专利领域中工作的人,意见很有针对性也对于我们更系统的认识问题有好处,非常感谢。 这位朋友提出了一点:“而我这边检索到的有419个专利族,其中聚类得到的储能系统相关专利182个族。”但是这位朋友可能并没有特别明白刘博本篇文章的研究思路:特斯拉在模组-系统-电气方面的KNOW-HOW很强根本不是刘博想要分析的——刘博就只想针对电芯-化学方面的专利进行分析。所以通过搜索主要关键词+人工筛选找专利就是最高效的办法。而他说的“搜索到了系统方面182个族”,这覆盖到了电池包和电气方面,根本不是刘博本文的关注方向,在此就不再强调了。 实际上,对于搜索文章/专利要有多全这一件事,刘博有自己的观点,供参考:1. 我们是不可能/很难完全穷尽收全所有这领域/企业的专利/论文的,用主要的关键词搜,抓大放小,本身就是高效的体现。2. 这位朋友是搞专利的,搜索研究比我们这些专业做技术业余搜专利的人肯定要专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个人的精力有限,更不可能像专利机构一样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工具去特别系统的分析,必须得找到变通的方案。3. 所以,对于普通人,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能够网住大鱼,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命中主题,刘博觉得就是我们工作学习中的努力方向。刘博在这里用的方法就是:只看电芯+化学专利,关键词为:TESLA/JEFF DAHN/Cobalt/Nickel/Battery/Cell,基于各种已有的线索去缩小关注范围,然后按最近5年的判据来进一步缩小范围,来快速分析出特斯拉近五年的专利布局脉络。 最后,欢迎大家跟进讨论,提出建议,刘博也愿意不断改进和提高,与大家共同分享进步。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