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从通用的奥特能平台看其电池开发的策略

3月前浏览1504

近来在朋友的介绍下,看了通用奥特能平台的介绍资料。虽然平时在网上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方面的内容了,但是今天看了官方派发的系统资料还是觉得很有意思,有些收获,因此今天在这里就简单写一点东西,与大家做一个轻分享。




电芯开发



从介绍资料,我得以知道通用对于电芯的开发策略主要如下:


正极定制:深度参与电芯化学体系设计和性能开发基于通用汽车全球统一的安全与性能标准,联合本土供应商在811 NCM基础配方上研发出奥特能平台的专属优化配方,实现高热稳定、低衰减、长寿命的特性。

一些具体的点包括了:原位涂层,稀土掺杂-减少氧释放。总体来说,对于三元材料的改性大概也离不开这个材料优化的框架,不过通用这样高度的向上游介入还是很不一样的。他们也介绍了自己达成的效果:“比基础配方热稳定性提升10%,当前量产能量密度最高的正极”——这个的确让笔者很有兴趣,如果能有BENCHMARK的机会一定要先搞一块来测测看看。以及相比之下,很多汽车企业对于要多深介入电池业务还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通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重视电芯,愿意在一些细到材料等级的业务上下功夫还是不错的。


负极保证快充高容量石墨负极,增加电量;原位搭建导电离子环,增加电量的传输速率;颗粒级配消除电极阶梯浓度,可提升导电性,使锂离子脱嵌顺畅,不容易破坏材料的微观结构。

这些点可以说是目前快充领域中比较典型的经典思路了,虽然也有些离子环这样的黑话,但是也基本都是实在陈述,总体来说,做好快充,肯定要把负极弄明白,而通用目前推出的车型正在明显提升快充性能,所以这方面也是可以期待的。


测试验证方面的高要求:累计测试时长320万小时,要求全面标准高,测DCIR。

这一点到是不太意外:一般车企的要求高于国标是应该的,不过通用有一点要求下线测直流内阻还是很有意思的——大部分企业都不会这样做,一般都是交流ACIR。这样的要求应该是有通用自己的考量的(意义在下图里,个人基本认可就不重复写了)。以及基于笔者自己的开发经验:DCIR肯定比ACIR更为贴近实际使用工况,作为表征指标要更有指导意义。




系统设计



1)平台化/模块化概念

平台化模组化可以尽可能的保证不同车型可以共用零件,降低开发难度,最终以最少的成本来完美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通用的奥特能平台支持8/10/12模组,而且支持至少四种化学配方电池(磷酸铁锂,固态均有考虑),还支持不同的电芯封装形式(方形软包等),不同的排布形式,最终可以完美覆盖从小的A级轿车,到SUV、MPV,最终大到皮卡等不同轴距和尺寸的各类需求。

笔者一直是比较认可平台&模块化概念的——这样对于一些技术的共用、降低开发成本、便于维修非常有效。至于CTP,个人认为当然会对模组概念造成冲击,但是在目前看两者仍然是各有千秋,说谁一定会干掉谁还比较早。


2)无线BMS(wBMS)

奥特能的wBMS实现了无线化:减少了大量的线束,使得装配更容易,质量更轻,还节省出了空间给电芯来保证装载更多的能量,可维修性也更为做好。此外,笔者也听说:wBMS的底层架构支持软件功能的更新,可以像手机和车机OTA一样进行在线软件更新,使得电芯在日后升级更加方便。同时,wBMS也为电池的回收带来很多裨益,当电池包从车辆上退役,无线管理系统使得电池回收时不需多少重新设计即可简单便捷二次利用。此外,在电磁干扰方面,通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不会影响外界/被外界信号影响,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度。

这一点可以说基本已经超出了笔者的主要能力圈了,无法给出太多的评论(有点不明觉厉)。但是基于自己的知识,目前推出了无线BMS的好像就是通用一家,从这一点看,创新性应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3)高的机械性能要求

通用给出了比国标要求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要求,比如:多横梁的强化电池壳体结构,以及抗压的性能要求,数值就不念了:可以看出用料实,要求高。不过可能目前的行业趋势在向更简化防护结构CTP方向走,这样的结构应该说可能结构性能有余但是在简化-轻量化上还有一些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在热管理上,也已经做了高度的集成,电池和空调使用一套系统,能量效率更高。


最终以7重热管理技术,达到热安全上的良好表现。




4)功能安全


功能安全——ASIL-D绝对是业内的顶尖水平,能做到这肯定是要花大量功夫的。刘博也不是专门做这块出身的,在这里说太多了就比较班门弄斧了,干脆在这里就搬运一下知乎已经有的讨论,对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




试验验证体系&条件




从介绍资料得知,“经过10年来的积累,上汽通用汽车于2021年3月建成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新能源试验大楼和广德电池安全试验室这两大“三电”技术试验中心,完善了电动化试验开发的全过程能力,覆盖新能源车型核心三电零部件的主要试验验证项目,为企业电动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工程加持。”


笔者仔细看了一下,新能源试验大楼占地9000平方米,包含数套电芯/模组性能台架,大型整包性能耐久台架及2台大型三综合振动测试系统,可为轻混、强混、插电混动及纯电车型提供不同尺寸、不同容量、不同环境的测试平台,可支持电芯、模组和整包级的性能及耐久测试。振动台有高达35T的强劲推力,是目前国内动力电池领域推力最大、面积最大的振动台,振动时长为国标3倍,振动频率为国标5倍。有实现1200V宽电压、单通道1250A最高电流的充放电柜,整车充放电环境舱(可模拟新能源整车在不同温度(-40℃~50℃)、湿度(10%~95%)的极端环境工况下的充放电过程)。


而在广德电池安全试验室,拥有性能耐久试验室、热稳定试验室、针 刺挤压试验室、短路&过充过放试验室四大独立试验区,共14台主体设备。试验能力覆盖过充过放、短路、针 刺挤压、热扩散、热稳定性等,支持电芯、模组和整包级的寿命循环测试。其中,热稳定试验室(只做电芯试验)、针 刺挤压试验室、短路/过充过放试验室为广德独有。


说了这么些,总结一下就是:证明了通用对于电动化和中国业务的重视,在中国真金白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建设测试验证能力。而建设出的验证资源总体来说涵盖项目非常全,这样可以保证其尽量自己内部测试解决(In-house),这对于掌握开发进度,保证测试效果都是非常有利的。

电池系统模拟全球最严苛道路状况,并在振动中施加极端环境因素



小结

通用在20世纪末,就曾经打造了一款EV1双门电动汽车,当时的销量不错,后来受限于生产成本和当时的技术水平,该产品于03年彻底退市。之后还推出了第一代纯电平台BEV1(SPARK EV),然后是16年的第二代平台BEV2(BOLT)。从旧的平台来看,通用在电动汽车领域可以说是绝对的老兵,有了这么多经验的积累才有了奥特能这个BEV3第三代平台。


而作为一名电动化领域中的老兵,其过往的经验和历史并没有成为BEV3-奥特能平台的拖累——而从这些介绍资料不难看出,通用把经验都转化成了财富,积极的向纯电-平台化去发展,奥特能平台显示出了通用发展电动汽车的决心,似乎并未受燃油车平台/体系的太多拖累和影响,全面的考虑了动力电池开发技术上的各个主要环节:

  • 积极的参与到了电池开发的各个环节中去(比如电芯开发)

  • 并非一味的模仿他人而是有一些自己的核心不同理念(功能安全,无线BMS)

  • 而且在该拔高要求体现高标准时绝对不犹豫(电芯和系统开发的多方面的标准)

  • 模块化、可扩展和兼容性上预留了空间(不同化学体系,不同大小的车型)

可以说是非常成体系、系统化的在扎实推进电动化的事业,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国内外各家车企、电池企业学习的。



通用的EV1汽车,图片摘自微 信号:智电汽车


来源:弗雷刘
振动化学通用汽车新能源材料试验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8-07
最近编辑:3月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1文章 10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刘博带你读文献(12)—早期阻断还原性成分攻击正极反应,抑制热失控

大家好,很久没有带来读文献系列。最近冯老师发了这篇文章——已经有一些公众 号介绍了,不过感觉似乎还可以用更为顺口的语言来做一下讲解,所以在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篇很有启发的工作。 传统上,大家关心锂电池的热失控,常常都更为关注100度以上/温度更为明显升高/升温速度变快后的阶段,而在这篇文章中,冯老师介绍了他们新的工作:电池中温度即使低到80度以下时,也会发生反应,释放出一些低键合解离能(Bond Dissociation Energy,BDE)的还原性气体(烯&炔烃),然后这些气体在负极-电解液处产生,会去攻击正极材料,从而导致升温-热失控反应的加速/提前进行。而如果针对该还原气体-攻击正极材料的机理去做抑制的话,就可以有效的提升电池的热安全性。所以本文说的更多的不是大家常规上认为180-250度这个典型的热失控反应加速化/剧烈化的区间,而是更早的80度以前的早期阶段,作者认为在这个阶段发生反应,产生还原气体,攻击正极,虽然你可以说反应比较温和(MILD),热量产生相对也不大(HA阶段:只是Heat Accumulation),然而我们在这里却有很多可以优化预防和改进的空间。在这里我们进一步展开一下。早期反应:不是只有负极-电解液(Anode-Electrolyte-Interface AEI)的事,需要正极也加入一起哥仨才是一台戏传统的研究里,认为早期80度以下的HA阶段,如果有反应也就是负极-电解液这里(AEI),然而本文 做了详细的研究,做了不同的半电池(正极-负极,正极-电解液,负极-电解液等),最终通过细致的工作发现:哥仨在一起,这个早期反应产生还原气体的事才会大大降温提前(即80度以下),否则还会是传统上大家认知的130度-140度左右才开始明显反应。证据?上图。 不同组合的DSC,可以看见黑色的哥仨凑齐时,放热反应(DER, Dominant Exothermic Reaction)开始的明显更早,而且不要忘了DSC加热温升速度太快,那实际反应的温度常常比这个表征出来的还要低一些 MS结果,同样的:哥仨凑齐时,产气反应大大提前了。所以不能说正极在早期没什么反应参与是不对的。不过是因为正极的参与,所以H2O, CO2这俩更偏氧化性的产物的产量也提升了基于以上的现象:哥仨凑齐时DER放热反应最早,他们认为早期热积累反应机理是:电解液中的碳酸根等会在负极的AEI处获得电子,生成还原气体,这些气体就会往正极那里跑发动攻击,导致了更早的正极结构损坏以及相应的更大规模的反应-放热,即本文说的核心点:“还原攻击/Reductive attack”。小评:正极在的话就可以加速提前这个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呢?催化?化学平衡?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的挖掘。具体怎么攻击正极的呢?倒也不难表征,总之做对照电池,然后把材料扒出来做各种EDS/TEM/SEM/XRD,看一个遍就知道了。研究发现,正负电解液都在时,正极的褶皱发黄现象更为明显,看HRTEM等也能发现一些现象,原来的相是R,但是如果被攻击的厉害了就会明显向S相转变。而如果只是正极+电解液,加热后材料外观/物相基本也是保持稳定的(只是表面会有一小层非晶化,如下图所示,做了对比。 在后面还可以对热失控后拆解的电池(对照组)和针对性做了机理防护应对的(改进组)里的正极进行XRD等表征,正极是不是还稳定存在,可以看出是很容易表征出来的,如下图所示在这里就先不细说了。 不同的抑制应对机理的电池经过热失控(处理)后,电池的XRD情况,可以看出正极材料的相还可以良好的保持(所以是(处理)——最终没发生热失控)产生的不同的还原性气体的攻击力,有的还能让正极的相转变提前发生用Gas chromatography (GC),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早期产生的气体成份,比如H2,CO,CH4, C2H6,C2H4,C2H2,C3H8,C3H6,C3H4。然后考虑到正极材料的相变(R-S-RS)都会释氧,那产生的还原性的成分与释氧反应加剧产热-促进相变等就是顺理成章一条线上的事情了。然后根据实验,作者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同的还原气体展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进攻正极行为:H2/CH4这样的,只会让反应峰/正极相变温度提前3度,而C3H4这样的使正极该反应温度从230提高到了175度(155度时就初步开始有分解反应了),如下图C所示。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其实从直觉也能看出来(化学),C-C单/双/三键的反应活性是不同的,然后在这里他们就做了下图D,认为BDE(Bond Dissociation Energy 键合解离能?)与反应开始温度正相关——越大,反应越晚开始。个人认为,这个也比较符合我们在化学里面的一般认知。 左图是正极+不同还原气体的DSC的表征,可以看出,不同的气体导致的正极放热峰的提前程度完全不同四大相对应的抑制方案上面已经把这些早期反应说的很清楚了:正负极+电解液共同作用,早期产生的强还原性气体是罪魁。那相对应的,怎么做抑制应对方案呢?作者提出四条:lIED(Interface Electron Deprivation)界面电子剥夺:通过温和放电(0.01C这种),把负极表面的电子导走一些,降低AEI表面的寄生反应(反正就是把电子给抢走了),而且热副作用小(机理简单,就是放一下电放不了1%SOC,作者认为这个方法是很有实用前景的)lTPL(Temperature-responsive poison layer)温度响应的毒化层TPL,大概就是到了一定温度后就激活释放出相应物质,毒化/抑制相应的反应,这些东西会优先与嵌锂石墨反应(得加入些高科技的新材料/成分)lCGE(Compulsory Gas Evacuation)直接把气给抽走了。(想做实验很容易,弄个电池抽气就行,不过在汽车里实际用嘛……)lCFS(Cooling Functional Separator):冷却功能隔膜, 把还原气体降低温度/吸收掉?(这个感觉听起来比TPL还要黑科技哈)然后做了与空白样的对照实验,发现标准样品发生了热失控,而这四种方法处理的样品都最终没有发生热失控(热箱等不同的处理),说明了这些应对方法的有效性。 总结&乱弹系列&细致的工作让我们对热失控反应的机理不断深化,以及本文提醒要更重视早期的反应-产气-正极参与的反应,这对我们针对性的设计安全应对方案(比如本文介绍的四大方案)以及在系统设计方面找寻相配套的优化方法,都是很有思考意义的。昨晚没有睡好,近来一直也在家里。今年的更新的确太少了,近来正好在家的时间多一些,那就更应该珍惜时间,抓紧锻炼和提升自己(想起20年疫情初也是努力学习提升的一段时光),尽量多给出一点输出。其实忙不忙很多情况就是借口而已。能做的就多做一些,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工作,我觉得就是最好的。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