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MPC与纯拉格朗日在壳单元绑定中的工程应用

4月前浏览3485

MPC与纯拉格朗日在壳单元绑定中的工程应用

大家好,由于今年换了工作,喜提996,所以暂时没有时间写小作文了,今天花一点点时间研究下壳单元的绑定连接。

1 壳法向的影响  

如图,对紧贴在一起的板材进行抽中面操作。由于板材厚度均为5mm,所以大小面之间的距离为5mm。

其中4个小面中,AC的法向朝上,BD朝下。大面法向朝上。

          

1.1 自动接触  

进入Mechanical后会发现,由于间隙太大,程序没有自动创建绑定。将接触容差改为5.1mm,再次自动创建接触如下图。程序自动创建了4个接触对,每个接触对都是1个接触面+1个目标面,即1对1关系。    

点击其中一个接触对会发现,接触面与目标面的法向选择都是程序控制,即程序会在计算中调整接触面方向与目标面方向的顶与底,此处看到的颜色显示不是计算最终的面方向选择。

固定长版一端,在另一端加力,计算结果如下。可以看到所有小板跟随长板运动,绑定是成功的。

1.2 手动接触       

(1)程序控制顶与底

删除所有接触,插入手动接触,接触选择4块小板,目标选择长板。面方向都选择程序控制,手动接触需要设置大于间隙的接触半径,这里设置为5.1mm。这里设置的是多对1的接触,多对多的接触同理。

为避免报错,打开弱弹簧开关,计算结果如下,可以看到小板中AC绑定成功,BD绑定失败。

(2)手动选择顶与底

回到接触中,修改接触面方向为顶部,这时4块小板的顶部将以红色显示,其中AC顶部(红色)朝上,BD顶部(红色)朝下。目标面方向也设置为顶部,此时长板的顶部将以蓝色显示。也就是AC与长板是面对背的关系,BD与长板是面对面关系。    

          

计算结果如下,可以看到小板中BD绑定成功,AC绑定失败。

回到接触中,接触面方向为顶部不变,目标面方向也设置为底部,此时长板的底部将以蓝色显示。也就是AC与长板是背对背的关系,BD与长板是面对背关系。

   

计算结果如下,可以看到小板中AC绑定成功,BD绑定失败。

汇总以上结果如下表 

序号

顶底选择

AC板与长板关系

AC板是否绑定成功

BD板与长板关系

BD板是否绑定成功

1

程序控制

未知

未知

2

手动选择

面对背

面对面

3

手动选择

背对背

面对背

从表中可知,在绑定接触的默认罚刚度(罚函数或增广拉格朗日)算法下,面对面或背对背的接触能成功绑定,而面对背的接触绑定失败

当然,如果使用程序自动生成接触对,或者手动创建1对1的接触对,方向选择程序控制,就无需担心此问题。这是因为程序控制会在计算中探测面的接触方向,如果发现接触方向为面对背,程序将自动调整过来。这个探测会耗费一点点时间,ANSYS计算器也会温馨第跳出提示。

              

2 纯拉格朗日与MPC绑定  

通过以上小案例,小伙伴可以有个疑问,能不能创建1对多(或多对多)的接触,也不用去调整面方向,让所有接触都成功呢?还真有。

在上面案例中,接触与目标方向仍然都选择顶部,即AC与长板面对背,BD与长板面对面,接触算法使用纯拉格朗日。

再次计算,结果如下,可以看到ABCD与长板均接触成功。

同样将接触算法修改为MPC,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但是这两个结果明显有差距,对比文章开头自动生成的1对1接触,各计算的变形结果如下表:       

序号

接触

接触算法

位移结果

1

自动生成1对1

默认罚刚度

11.2527

2

手动创建4对1

纯拉格朗日

11.191

3

手动创建4对1

MPC默认选项

8.0296

从上表可以看出,纯拉格朗日算法结果与罚刚度相差无几。而MPC计算的位移明显偏小,即MPC提高了结构的刚度,这是因为MPC默认算法使用的是“分布式”约束类型,什么意思呢,看下图就明白了。

上图中蓝色箭头是这个节点半径5.1mm内探测到的目标节点,蓝色椭圆框外是“分布式”扩展的节点连接。

想要MPC算出正常的结果,那么就要减少连接数量,将MPC的约束类型修改为投影方式,即可解决。    

序号

接触

接触算法

位移结果

1

自动生成1对1

默认罚刚度

11.2527

2

手动创建4对1

纯拉格朗日

11.191

3

手动创建4对1

MPC默认选项

8.0296

4

MPC分布式

8.0296

5

MPC投影,仅位移

11.191

6

MPC投影,解耦U到ROT

10.742

可以看到,”MPC_投影仅位移“计算结果与纯拉格朗日相似,”MPC_投影解耦U到ROT“的结构刚度稍稍偏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面,施加了多个MPC(或纯拉格朗日),会跳出警告,这并不代表有问题,而是提示用户检查。    

特别是一对接触对施加了MPC绑定后又施加了罚刚度或纯拉格朗日绑定,或者一对接触对施加了纯拉格朗日绑定后又施加了罚刚度或MPC绑定,会导致接触处刚度异常增大。如果用户确认没有多施加,此条警告可以无视。(关于这一点,帮助文档有详细介绍)

          

3 新的问题   

是不是MPC_投影法或者纯拉格朗日绑定方法,就能使得我们创建的多对多接触万无一失呢?面对面的接触的确是这样,那么能推广到边线接触、边边接触吗?

如下图3个独立壳体,既有边边接触,又有面边接触。

   

          

手动创建这两个接触,接触算法默认的罚刚度。

在模态计算中,固定底板一端。

计算结果如下。

将两个接触的算法改为为纯拉格朗日。    

计算前6阶模态,可以发现前2阶全为0。

打开前两个振形如下图,分别为中间竖面的转动和左边斜面的转动。说明纯拉格朗日绑定无法约束节点的转动自由度。

将两个接触的算法都改为MPC——投影仅位移,结果与纯拉格朗日相同。

将两个接触的算法都改为MPC——投影解耦U到ROT,结果如下。    

继续将接触改为MPC默认算法(分布式),结果如下。

对比几个计算结果如下表

模态阶

默认

罚刚度

纯拉格朗日

MPC

投影仅位移

投影解耦U到ROT

默认(分布式)

1

160.45

0

0

160.47

153.25

2

663.31

0

0

663.4

630.91

3

972.11

165.36

165.36

972.16

1001.4

4

1061.3

702.36

702.36

1061.4

1068.6

5

2831.4

1012

1012

2831.6

2857

6

3003.5

1059.6

1059.6

3003.8

3129.2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纯拉格朗日或”MPC_投影仅位移“无法约束节点的3个转动自由度,”MPC_投影解耦U到ROT“顾名思义,是在”MPC_投影仅位移“的基础上,将三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从位移自由度解耦出来使其生效,简而言之,”MPC_投影解耦U到ROT“可以绑定节点6个方向的自由度。

从绑定刚度来看,”MPC_投影解耦U到ROT“最接近默认的罚刚度,而分布式的MPC只有在低阶时结构刚度较低,其它情况下结构刚度明显大于罚刚度,原因还是因为分布式MPC使用了1个节点对多个节点的绑定。    

4 总结   

在1对1的面面接触中,推荐使用默认的罚刚度绑定方法,在多对多(或1对多)的面面接触中,推荐使用纯拉格朗日或投影法的MPC绑定。

在面边接触或边边接触中,推荐使用默认的罚刚度绑定方法,如果偏要使用MPC,推荐使用”投影解耦U到ROT“算法。

              

来源:CAE中学生
Mechanical控制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7-16
最近编辑:4月前
CAE无剑
硕士 | 仿真工程师 CAE中学生
获赞 689粉丝 1510文章 25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Ansys Workbench工程实例之——梁单元静力学分析

本文摘要(由AI生成):本文介绍了使用CAE软件中的梁单元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包括建模、前处理、计算和后处理步骤。文章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在Workbench中创建梁模型的过程,如梁线抽取、节点共享、手动添加梁以及轮廓选择等。同时,还通过材料力学中的公式验证了计算结果,如扭转切应力和扭转角度的计算。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梁单元求解的优缺点,并强调了简化模型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希望本文能对工程师们有所帮助,并欢迎指正文中的不足之处。本文可能是您能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关于Ansys Workbench梁单元介绍最详细全面的文章之一。梁单元常用于简化长宽比超过10的梁与杆模型,比如建筑桁架、桥梁、螺栓、杠杆等。Workbench中的梁单元有Beam188(默认)与Beam189两种,Beam188无中节点,Beam189有中节点。在全局网格设置下,梁单元的中节点设置Element MIdside Nodes默认为dropped(无中节点),即默认使用Beam188单元,如果改为kept(有中节点),则将改变为Beam189单元。类型单元形状中节点自由度形函数Beam1883D梁无6线性Beam1893D梁有6二次Beam188Beam1891 梁单元分析概要1.1 建模与模型导入线框模型可在DM中创建,也可导入stp/igs等模型。以下分别介绍通过DM创建与通过CAD软件创建导入过程。1.1.1 梁线体的创建方法1,简单的线体模型可以在DM中创建,一般在XY平面绘制草图或点,再通过Concept——Lines From Sketches、Lines From Points或3D Curve等创建。区别在于Lines From Sketches是提取草图所有的线条,如果线条是相连接的,提取的结果为一个线几何体。Lines From Points或3D Curve用于将草图的点(可以是草图线条的端点)连接成为线体,结合Add Frozen选项,可以创建多个线几何体。操作3次后多个线条可以通过From New Part功能组合为一个几何体,组合后两条线共节点,相当于焊接在一起。选中后右击方法2,通过CAD软件创建后导入。如果读者使用的是creo建模,可在草图中创建点,退出草图后选择基准——曲线——通过点的曲线。操作3次后输出时需要注意,可另存为stp或igs格式,在输出对话框中必须勾选基准曲线和点选项。如果读者使用Solidworks建模,可直接在草图中创建线段,退出草图后另存stp或igs,此时需要在另存选项中勾选“线框”和“输出草图实体”。然后通过Workbench的分析项目导入,右击Geometry——Import Geometry——Browse...导入模型。项目属性中的Geometry属性中必须勾选Line Bodies选项。另外,复杂的框架模型可导入实体模型,然后通过SC实现快速抽梁线与合并顶点等操作,这将在实例6中详解。1.1.2 梁截面的定义在DM软件中,点击Concept——Cross Section选择预定义的截面形状,并修改尺寸。绿色箭头为截面主方向。赋予截面:选择特征树中的线体,即可为线段赋予截面。显示梁形状与方向:勾选View——Cross Section Solids可显示杆梁图形,勾选View——Cross Section Solids可显示梁线体截面方向,绿色箭头为主方向。若要更改截面方向,可选中线体(选择前先选中工具栏线过滤器),在属性中修改。当Alignment Mode选择Selection时,可在Cross Section Alignment 中选择线体主方向即绿色箭头要对齐的对象。当Alignment Mode选择Vector 时,可在Alignment X/Y/Z后设置数字,数字0表示不对齐此方向,数字1表示对齐此方向。Rotate表示绕蓝色箭头旋转的方向,Reverse Orientation表示蓝色箭头反向。对齐方式:选择/方向截面对齐:对齐X对齐Y对齐Z旋转:反向:1.2 线体之间的连接关系1.2.1 设置铰接在DM中,如果多段线组成一个线体,或者多个独立的线体通过From Nem Part组合,那么它们的连接处相当于焊接在一起(刚性连接)。实际工况中,梁体之间有可能是铰接关系,如何处理呢?(1)对于刚性连接,需要通过End Release释放线体的末端自由度。在Mechanical中,添加接触组Connections,在接触组中添加末端释放End Release,在属性中分别选择顶点和线段,再设置释放哪个方向的自由度(梁单元有6个自由度)。(2)如果是多个未组合的独立线体,在Mechanical中,可通过添加Joint节点添加关系,就算各个线体的端点相互分离,也可通过Joint添加连接。选择特征树Connections,在工具栏选择Body-Body——Revolute(转动),在属性中分别选择两条线段的端点,便创建了铰接点。如果两个端点重合不好选择,可以拖动工具栏Explode Group将模型爆炸开。1.2.2 连接误区由于默认情况下梁只在两端有节点,中间无节点,所以不同线体之间通过T形或十字的连接将在计算中出错。如下图H梁由三条线体通过From New Part组合而成。通过DM软件中View——Display Vertices或Mechanical工具栏的Show Vertices可看到线体的节点,此时隐藏横梁,可以看到两端的竖梁在中间连接处未创建节点。固定下端两点,在横梁上施加图示的力。若零件是通过DM的From New Part组合的多线体零件,在计算中将报错且不能计算出结果。若是在Mechanical中,通过Joint的Body-Body——Fixed创建横梁端点与竖梁的刚性连接,计算出得结果也是不正确的。解决方法如下:若是几个梁是截面相同的材料,可以创建为一个线体。若几个梁截面不同,则不能创建为一个线体,必须创建为多个线体,再赋予不同的截面。T形连接处可通过DM中的Tools——Connect建立连接节点。在connect属性中,Edges中选择要连接的线体,连接公差Tolerance默认设置0.1mm,Location(位置)与T-Junction(T形相交)均设置为Interpolate(插值),表示若有间隙,则两者向中间插值移动,Merge Bodies(合并几何体)设置为No(若设置为YES,则将合并为一个线体)。经过创建连接节点处理后,还需要对几条线体进行From New Part组合(或者在Mechanical中通Body-Body——Fixed创建Joint连接)。此时再次查看节点如下图,可见在竖梁连接处出现了新节点以上方法仅仅对T形连接管用,对十字连接无法处理,十字连接的梁可通过DM中Concept——Split Edges分割线体,但是Split Edges不能使用一条线体分割另一条线体,而只能通过输入参数分割,这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以下介绍SpaceClaim中如何快速处理梁的T形连接与十字连接。在Workbench主界面,右击项目中的Geometry——Edit Geometry in SpaceClaim...在SpaceClaim中,选中顶部文件夹,设置属性中共享拓扑:共享(也可设置为合并),便创建了耦合点。当设置为组时,效果与DM中的From New Part相同。通过SpaceClaim共享拓扑功能,既能处理T形连接又能处理十字连接。在Mechanical通过工具栏的Show Vertices可看到线体的节点如下图。1.3 边界条件线体有6个自由度,即沿XYZ的移动与转动。下表为常用约束所限制的自由度数量。约束类型UXUYUZROTXROTYROTY备注Fixed Support强制强制强制强制强制强制6向约束Displacement可设置可设置可设置自由自由自由Remote Displacement可设置可设置可设置可设置可设置可设置Simply Supported强制强制强制自由自由自由仅用于面体、线体Fixed Rotation自由自由自由可设置可设置可设置注意,简单约束Simply Supported 固定旋转Fixed Rotation=固定约束Fixed Support。很多时候,分析梁单元是在2维工况下,所以需要限制梁的另外两个方向的转动。比如下图,三条梁通过端点Body-Body——Revolute创建的Joint铰接,除了A处竖直梁的固定约束与B处端点的受力外,还需要限制水平梁和斜梁在X和Z方向的转动自由度。1.4 结果后处理1.4.1 Beam Tool默认情况下,梁的应力结果不能通过Stress工具添加,而是需要通过Tool——Beam Tool添加,可添加的结果有:Direct Stress:直接应力,即轴向拉伸或压缩应力。Minimum Bending Stress:最小弯曲应力,与最大弯曲应力相反(绝对值相同,正负相反)。Maximum Bending Stress:最大弯曲应力。Minimum Combined Stres:最小组合应力≈最小弯曲应力 直接应力。Maximum Combined Stress:最大组合应力≈最大弯曲应力 直接应力。Minimum Bending StressMaximum Bending Stress需要说明的是,Beam Tool不能添加切应力(扭转切应力或弯曲切应力)结果,因为梁弯曲中,切应力比弯曲应力小得多,所以对梁的评价后处理中常常忽略,而使用组合应力作为评价对象。但是在扭转杆梁中,主要应力是扭转切应力,便无法通过Beam Tool添加,处理方法将在1.4.3中详解。如果在DM中创建的截面不是软件预定义的,而是通过用户自定义的(DM中Concept——Cross Section——User Defined),结果后处理中便没有Beam Tool选项,此时需要通过Mechanical的工具栏中的Worksheet工具添加,梁的各应力结果在表中如下。右击需要添加的选项——Create User Defined Result便创建了相应结果。需要注意,通过SC自动抽取的梁单元,截面也相当于是自定义的,也需要通过此方法查看应力结果。1.4.2 Beam Results在Beam Results工具中,可添加轴向力、弯矩、扭矩、剪力、剪力与弯矩图等。其中剪力与弯矩图是建立在路径上的。相关功能将在实例中详解。轴向力弯矩扭矩剪力剪力-弯矩图1.4.3 Stress默认情况下,梁的应力结果不能通过Stress工具添加。若要通过Stress工具添加等效应力、切应力等结果,用户只需要设置截面结果选项,设置方法如下:选**征树中的Solution,在属性窗口找到Pose Processiong项目下的Beam Section Results,参数修改为Yes即可。Stress各项含义请参考《Ansys Workbench之Mechanical——结果后处理》一文。注意,在DM中自定义的截面,已经通过SC抽取的梁,都不能显示Stress结果。1.5 用梁单元模拟螺栓连接螺栓连接不用建模,而使用梁连接代替,梁单元截面半径即为螺杆的半径。在Mechanical的边界条件中可以对梁连接添加螺栓预紧力Bolt Pretension。具体操作将在下文实例5中详解。选择上方接触面选择下方接触面添加预紧力如下图。在Ansys18之前的版本,不能对梁连接施加螺栓预紧力。用户可在DM中建立线体,截面选择圆形,半径为螺栓半径。然后在Mechanical中通过joint建立梁线上下端点与连接面或边的Fixed刚性连接。边界条件中对梁线添加螺栓预紧力Bolt Pretension。本文不做详解,读者若感兴趣可自行操作。2 实例详解实例1,25×16×3的角钢焊接而成的直角三角架边长分别为300,400,500。固定300的一边,在顶点处加载竖直向下的1000N力,计算变形和应力。Step1 本例模型简单,可以直接在DM中建立模型。打开Workbench,将工具箱中的Static Structural (结构静态)拖动到显示窗口,建立新项目。右击项目的第三行,选择使用DM新建。在DM中,在任意基准面绘制300×400的直角三角形。然后退出草图。提取草图线条:选择菜单栏Concept——Lines From Sketche。直接选择特征树中的草图,提取草图全部线条,点击Generate生成空间线条。然后隐藏原草图。定义梁截面形状:选择菜单栏Concept——Cross Section,选择预定义的L Section,设置尺寸如下。绿色箭头为截面主方向。赋予截面:选择特征树中的线体,即可为线段赋予截面。显示梁形状与方向:勾选View——Cross Section Solids可显示截面图形,勾选View——Cross Section Solids可显示梁线体截面方向,绿色箭头为主方向。截面方向更改:可以看到上图中,角钢截面方向不对,如何修改呢?首先勾选勾选View——Cross Section Solids使线条截面方向显示出来,绿色箭头为主方向,可见线条的主方向不正确。选择线条过滤器,再选择一条,在属性窗口中,Reverse Orientation?修改为yes,梁的方向反转,其余两条梁线同样设置。修改后如下图。由于只有一条线体(三条线段组成的一个线体),所以只有一个零件。如果读者是使用三条线体组合的,那么需要使用Form New Part功能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几何体。Step2 进入Mechanical划分网格,施加边界条件。Step3 计算与后处理。计算后可直接添加变形结果。应力结果需要从Beam Tool中添加,右击Solution——Insert——Beam Tool——Beam Tool变形结果与最大组合应力云图如下。实例2 在上例中,梁之间的连接改为可转动的铰接,其他条件不变,计算变形和应力。Step1 使用DM建模,由于在梁连接处需要设置铰接,所以不能创建为一个线体,而需要创建为3条独立线体。在DM的XY平面绘制三角形,同实例1。提取草图线条:选择菜单栏Concept——Lines From Points或3D Curve选择三角形的两个顶点,Add Frozen,可以创建多个线几何体。操作3次后然后通过From New Part使三个线体组成一个零件,此时它们的接头处相当于焊接在一起。右击选择From New Part截面赋予及方向修改同实例1。Step2 进入Mechanical,设置铰接点,划分网格,施加边界条件。本例采用了From New Part多体零件,每条梁的末端刚性连接(焊接)在一起,所以需要使用末端释放功能解除端点的某一方向的转动自由度,本例释放的是三个端点的Z向旋转自由度。设置方法见1.2.1。网格划分同实例1。边界添加与实例稍有不同,采用了末端释放的模型不能施加Fixed Support约束,所以此处使用远端位移约束代替固定约束,施加在竖梁上,并设置6向约束。本例并未约束横梁与斜梁的X与Y向的旋转自由度,也可正常计算,因为本例只释放了三个端点的Z方向的旋转自由度,X与Y向的旋转自由度并未释放,还是刚性约束。如果读者是使用三条线体,通过Body-Body——Revolute创建的Joint铰接,则需要约束这两条梁的X与Y向的旋转自由度。Step3 计算与后处理。结果添加方法同实例1,计算云图如下。各梁没有弯曲应力,只有直接应力。实例3 如下模型的悬臂梁为直径为20mm的圆钢,a=0.5m,F=100N,计算弯矩与剪力,对比梁的冯米斯等效应力与组合应力。Step1 使用DM建模,建立两条独立线体,它们相互共线,每条长度0.5m,线体的截面为R10的圆。使用From New Part组合两条梁。Step2 进入Mechanical,划分网格,施加边界条件。固定梁左端,在中间节点施加-Y方向的100N的力,在右端施加Z方向的集中例偶Me=F*a=50Nm=50000Nmm。再给梁施加X与Y向的转动约束(可省略)。网格划分略。Step3 计算与后处理。(1)弯矩云图与剪力云图的添加。选择工具栏Beam Results——Bending Moment和Shear Force。我们主要关系Z向的弯矩与Y向的剪力,所以属性设置如下云图分别如下:(2)剪力-弯矩图结果的添加。剪力-弯矩图只能以路径Path为对象建立,所以添加它之前需要先建立路径:选**征树的Model,再点击工具栏Construction Geometry工具,在特征树中便添加了Construction Geometry组,右击它——Insert——Path,便添加了路径Pach,在属性中设置,Path Type:Edge,在Geometry选择两条线体。在结果中,选择工具栏Beam Results——Shear-Moment Diagram,Path中选择刚才定义的路径。Type中选择~~~(VY-MZ-UY),表示剪力沿Y方向,弯矩沿Z方向,变形位移沿Y方向(若选择~~~(VZ-MY-UZ)则表示剪力沿Z方向,弯矩沿Y方向,变形位移沿Y方向)。Graphics Display表示云图结果显示,不影响剪力-弯矩图表显示。剪力云图如下:这与本例中的Beam Results——Shear Force云图结果是一样的,只是此处只显示梁线,不显示截面形状。剪力-弯矩图如下。从上到下分别是剪力图、弯矩图,变形位移图。在与《材料力学》对比计算结果时,需要注意弯矩的正负方向,如果弯矩所选的方向Z是垂直屏幕指向外,则弯矩的正负方向与上图一致,若是垂直屏幕指向内,则需要将上图中的弯矩正负反向。(3)等效应力与组合应力的添加添加截面应力前需要先设置Beam Section Results (梁截面的结果):选**征树中的Solution,在属性中找到Pose Processiong项目下的Beam Section Results,参数修改为Yes即可,详见1.4.3。选择工具栏Stress——Equivalent Stress(冯米斯等效应力)。选择工具栏Beam Tool——Maximum Combined Stress、Minimum Combined Stress添加最大、最小组合应力。冯米斯等效应力云图如下,读者可自行与实体模型计算结果做对比。Beam Tool——Maximum Combined Stress云图如下Beam Tool——Minimum Combined Stress云图如下由上图等效应力与组合应力结果可知,在梁的弯曲中,等效应力与组合应力最大值相近,但是组合应力需要读者自行判断最大值(表面处于受拉状态)与最小值(表面处于受压状态)出现在梁的上下哪一侧,而等效应力只显示绝对值,不显示正负,所以也需要读者自行判断哪一侧受拉,哪一侧受压。另外,弯曲切应力无法通过Stess——Sheart添加,Sheart用于计算计算扭转切应力,见下例。实例4 汽车转向轴为Φ40X2X600的空心轴,两端受到最大扭矩为Me=100Nm,材料的屈服强度为σs=350Mpa,安全系数取[S]=6。校核扭转切应力,并计算轴的扭转角。Step1 使用DM建模,创建1条长度为600mm的线体。给线体赋予截面形状,截面为圆管circular Tube,内圆半径18mm,外圆半径20mm。Step2 进入Mechanical,划分网格,施加边界条件。给轴的一端施加Simply Supported Fixed Rotation约束(也可施加Fixed Supported约束),另一端施加轴向(本例轴向为X)的100000Nmm的扭矩。Step3 结果与后处理。(1)应力校核要查看扭转变形与扭转应力,需要先设置Solution属性中的Beam Section Results,参数修改为Yes即可。选择工具栏Stress——Equivalent Stress(冯米斯等效应力)、Shear Stress(切应力)、Intensity(应力强度),由于切应力不好直接与材料的抗拉屈服强度做对比,所以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引入了Intensity。在数值上Intensity=2*Shear Stress,所以Shear Stress是切应力的计算值,Intensity是切应力应用第三强度理论的等效值。理论上若Intensity<屈服强度,则切应力不会引起构建的塑性变形。Equivalent Stress云图如下,最大应力≈40.1MpaShear Stress云图如下,最大应力≈23.2MpaIntensity云图如下,最大应力≈46.4Mpa若按第四强度校核:安全系数=σs/Equivalent Stress=350/40.1=8.7>[S],材料校核合格。若按第三强度校核:安全系数=σs/Intensity=350/46.4=7.5>[S],材料校核合格。(2)扭转角计算总变形与方向变形只显示位移量,并不能显示转动角度,如下总变形云图。扭转角度可以通过Flexible Rotation 远程点计算得到,操作如下。选**征树的Model,在工具栏选择远程点Remote Point,属性中的Geometry选择梁线的扭转端点,注意检查属性中X/Y/Z坐标是否正确。选**征树的Solution,在工具栏选择远程点Probe——Flexible Rotation,属性中Location Method选择Remote Points,在下方选择刚刚设置的远程点名称。Result Section需要选择扭转的轴向,本例为X方向。计算后如下,扭转角≈0.52°(3)扩展知识使用《材料力学》中的计算方法校核以上计算的应力与扭转角。扭转切应力的计算:最大切应力τ=T/Wt,其中T为扭矩100000Nmm,Wt为抗扭截面系数。对于圆管Wt=π(D^4-d^4)/(16D)=4321.6mm³,所以τ=T/Wt=23.15Mpa与上文的Shear Stress云图最大应力≈23.2Mpa相近。扭转角度的计算:扭转角度φ=T*L/(G*It)*(180/π),其中梁长度L=600mm,G为扭转刚度,本例G=76000Mpa,极惯性矩It=π(D^4-d^4)/32=86431.5mm^4,所以φ=T*L/(G*It)*(180/π)=0.52°与上文Flexible Rotation结果相近。本例还可扩展为弯扭组合变形,请读者自行操作。实例5 以下U形零件材料为结构钢,使用M6的螺栓夹紧两端,螺栓预紧力1000N,计算U形零件变形与应力。Step1 在DM中建模,模型尺寸见下图。螺栓不用建模,但是需要在通孔处作Φ12的映射面,模拟垫圈与零件的接触关系。Step2 进入Mechanical,添加螺栓连接,划分网格,设置边界条件。在特征树种添加Connections,再右击Connections——Insert——Beam添加梁连接。属性中设置梁半径3mm,选中螺栓接触面。添加预紧力:在边界条件中对梁连接添加螺栓预紧力Bolt Pretension,如下图。网格划分:设置网格尺寸,使网格在模型厚度方向至少有2层单元。再对R3的圆角处设置局部网格尺寸0.5mm。设置其他边界条件:用远程约束固定零件左侧背面。Step2 计算与后处理,变形与等效应力云图如下。实例6 复杂模型的梁单元前处理:如下图从外部CAD导入的框架模型,请在Workbench中转换为梁模型。Step1 模型导入。在Workbench中新建项目,将模型导入到项目Geometry中,再使用SpaceClaim编辑。Step2 梁线自动抽取。选择菜单工具——抽取,再框选全部模型,即可完成所有梁的抽线。如果不成功,可以逐个选取。以上抽取的梁已经含有了截面形状(特征树中可查看),无需再次定义截面。选择显示工具,可在线型与实体之间切换显示。Step3 梁线修剪。以上梁单元不能直接使用,因为自动处理的梁之间的接头处是分离的,必须使他们结合。选择连接工具,设置合适的容差,在图形中分离的节点将高亮显示,点击√直到接头无高亮提示。有时还需要我们手动拖动节点,选择菜单栏设计——移动,选中要移动的端点,然后点击屏幕左侧的 (或快捷键U),点击要移动目标位置的点。修整后如下图。Step3 拓扑节点共享。从上图可知,模型中有很多T形接头可十字接头,需要增加耦合节点。选**征树的总文件夹,在属性中设置共享拓扑为共享或合并。可在Mechnial中查看节点等。注意1,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梁模型不能通过DM修改,否则截面形状将消失,需要在DM中重新定义。注意2,在Step2梁线自动抽取过程中,某些梁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成功识别与抽取,在特征树中找到它,右击删除。有时也需要临时添加梁。在轮廓中选择要添加的截面形状,如果没有想要的轮廓,可以在下方新轮廓库中选择,或者最下方标准库中调用。新轮廓可通过右击特征树中的轮廓——编辑横梁轮廓来修改尺寸,此时或增加一个图形窗口,修改完成后点击第一个窗口便签便可返回选择轮廓后,点击创建,点击两个端点,便创建了一条空间梁线。选择定向,在选择梁线,可改变轮廓方向。写在最后:梁单元求解速度快,资源占用少,但是不能求解局部应力集中,复杂截面也难以定义。在进行梁单元求解时,往往需要先简化模型,而简化过程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处理细节问题,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梁单元前处理与后处理,希望本文对工程师们能有所帮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文难免纰漏百出,敬请指正。来源:CAE中学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